定安国
北宋初渤海遗民乌氏建,在今吉林鸭绿江畔白山市一带。《宋史·定安国传》: “定安国本马韩之种,为契丹所攻破,其酋帅纠合余众,保于西鄙,建国改元,自称定安国。” 宋初屡贡方物。后为辽所并。
北宋初渤海遗民乌氏建,在今吉林鸭绿江畔白山市一带。《宋史·定安国传》: “定安国本马韩之种,为契丹所攻破,其酋帅纠合余众,保于西鄙,建国改元,自称定安国。” 宋初屡贡方物。后为辽所并。
即今河南邓州市南之刁河。《水经· 淯水注》: 朝水 “出西北赤石山,而东南径冠军县界,又东南径穰县故城南……朝水又东径朝阳县故城北,而东南注于淯水”。
即鼍矶岛。今山东长岛县北砣矶岛。《宋会要辑稿》 第186册兵29载: 北宋政和八年 (1118)五月二日臣僚言: 熙宁中,巡检每季 “下北海驼基岛驻扎”。即此。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凉风洞上。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1峨眉县: “首坡名解脱,从出山者释危就坦,至此而尽。……过此为华严寺。”
北魏时建。在今河南洛阳市南龙门东山巅。为唐代龙门十寺之一。唐白居易有 《春日题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 诗。明嘉靖三十九年 (1560),僧人道连迁于今伊川县草店村西北山麓下。1944年洛阳沦陷时,因日军
在今湖北老河口市南。《方舆纪要》 卷79光化县: 陡沟河在 “县南三十里,流入汉水”。
即今四川蓬溪县西南隆盛镇。清道光 《蓬溪县志》 卷2: 隆盛场 “又名崇极寺,县西一百二十里”。
在今山西右玉县东北三十里云阳堡村。《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云阳堡“嘉靖二十七年筑,万历二十四年增修,周一里有奇。堡东蔽左卫,且为白羊之羽翼”。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筑。即今山西省右玉县东北云阳
又名姐妹塔。在今海南澄迈县东北美亭乡美榔村。建于宋代。相传乡人陈道叙为思念二女(长女出嫁离家,次女出家为尼) 而建。二塔均立于山池中,间隔20米,俱高五丈余,层檐七极。一为六角,一为四角,全用石雕堆砌
西汉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凌云县东南。东汉末废。南朝宋复置,属晋兴郡。南齐以后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西南一带。属郁林郡。东汉末废。
在今甘肃灵台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58灵台县: 望儿原 “在废良原县东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