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宜州

宜州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夷陵县 (今湖北宜昌市西北)。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枝城、远安等市县地。西魏改为拓州。

②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北雍州置,治所在通川郡泥阳县 (今陕西富平县西北)。隋开皇六年(586) 迁治华原县 (今陕西耀县)。大业三年 (607)废。唐武德元年 (618) 又改宜君郡为宜州,贞观十七年 (643) 废。天授二年 (691) 复置,大足元年(701) 废。

③唐乾封中改粤州置,治所在龙水县 (今广西宜州市)。天宝元年 (742) 改为龙水郡,乾元元年(758) 复为宜州。辖境相当今广西宜山县大部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部地。南宋咸淳元年 (1265) 升为庆远府。

④辽兴宗时置,治所在弘政县 (今辽宁义县东北二十五里)。辖境相当今辽宁义县地。金天德三年(1151) 改名义州。


(1)南朝梁大宝初置,治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西北)。辖境约当今湖北省宜昌、长阳、宜都等市县地。西魏改拓州。(2)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北雍州置,治华原县(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辖境约今陕西省铜川市全境。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贞观十七年(643年)废。天授二年(691年)复置,辖境相当今陕西省铜川市及富平县。大足元年(701年)废。(3)唐乾封中改粤州置,治龙水县(今广西宜州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一带。属岭南道。天宝、至德间曾改为龙水郡。北宋辖境西部扩大,有今广西宜州市西部及环江、河池等县市地。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升为庆远府。(4)辽兴宗置,治宏政县(今辽宁义县东北)。辖境约当今辽宁省义县。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义州。


猜你喜欢

  • 势江源

    在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南势江村。明置巡司于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南势江。明时设势江土司于此。

  • 大定淀

    在今河北丰南市或滦南县境。 《金史·地理志》 滦州石城县:“长春淀旧名大定淀,大定二十年更。”

  • 古钵山

    ①亦名古钵岭。在今广西横县北。《舆地纪胜》卷113横州:古钵岭“在横州城北之七里外”。《清一统志·南宁府一》:古钵山“一名古钵岭。山形圆耸,为州镇山”。②在今广西田阳县境。《方舆纪要》卷111田州:古

  • 石州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夫宁县(今广西藤县东北浔江南、北流江东岸)。辖境相当今广西藤县、岑溪、容县及苍梧县西部地。隋开皇十年(590)改为藤州。②西魏恭帝二年(555)置,治所在巴渠郡东乡县(今四川宣汉县东

  • 柴达木盆地

    在今青海西北部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间。东西长800公里,南北最宽处350公里,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海拔2600—3000米。“柴达木”,蒙古语意为 “辽阔的地方”。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16:

  • 平湖村

    即今广东宝安县东北平湖镇。清康熙《新安县志》卷3:有平湖墟。

  • 者马河

    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北。《清一统志·安顺府》: 者马河 “在永宁州 (今永宁镇) 西北六十里。即者卜河之讹也。自安南县 (今晴隆县) 流入境,下流注于盘江”。

  • 馆觉

    明代西藏地区名。《明史·西域三·护教王》 载: 护教王为馆觉僧。永乐五年 (1407) 受封,赐金印、诰命,准世袭。为明代乌思藏五王之一。其辖地在今西藏昌都东部各县,治所在贡觉县境。即今西藏自治区贡觉

  • 白山岩画

    在今新疆哈密市东北二百里、沁城乡东北十里处。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岩画数百幅。内容有动物、狩猎、车辆等。大部分为匈奴居民遗作,也有突厥民族的遗存。

  • 苏穆罗山

    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中游东岸之苏穆尔斯卡亚山。清《乾隆内府舆图》:乌苏里江东支毕新必拉南有“苏穆罗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