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州
南宋宝庆三年 (1227) 升宝应县置,治所即今江苏宝应县。后改为宝应军。
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升宝应县置,治今江苏省宝应县。属楚州。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宝应县。寻改为军。
南宋宝庆三年 (1227) 升宝应县置,治所即今江苏宝应县。后改为宝应军。
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升宝应县置,治今江苏省宝应县。属楚州。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宝应县。寻改为军。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巴陵县:“火发岭在府东北三十里。两山夹峙,形势崇绝。”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来远县为军,后改为州。治所在今辽宁丹东市东北九连城镇东鸭绿江中黔定岛上。元废。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来远城为军,后升为州,治今辽宁省丹东市东北鸭绿江中黔定岛上。属辽
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26舒城县“云雾山”条下:“又七门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山滨大溪下,有石洞如门者七,即七门堰之上源也。”
①即今浙江泰顺县东南与苍南县、福建福鼎县交界处。山下有分水关。《方舆纪要》卷94泰顺县:分水山在“县南二百里,与平阳县西南之松山相接。泉发陇上,东西分流以限闽、浙”,故名。②在今广西陆川县北。明万历《
公元前206年秦既亡,项羽分天下王诸侯,以梁、楚地九郡自立为西楚霸王。《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皆不详九郡之目, 自古考史者不一其说,当以姚鼎《项羽王九郡考》之说为是。计梁地两郡:砀郡、东
即今河南舞钢市东北十四里武功乡。民国 《西平县志》 卷14: 同治五年 (1866) 正月,捻军大败于县南古蔡寨,“西窜出山店及舞阳武功二镇”。在陕西省武功县西部。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
在今河北乐亭县东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7乐亭县: 胡家坨堡为 “民堡”。
在今安徽桐城县东南九十里,南接怀宁县界。古为安庆通往庐州的孔道。清道光 《桐城续修县志》 卷 1 《乡镇》: 罗家岭 “距棕阳四十里”。
即今陕西临潼县西斜口镇。《清一统志·西安府三》 “零口镇” 条下: 斜口镇 “在 (临潼) 县西四十里”。
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北官桥镇。明万历 《高州府志》 卷1: 化州有官桥墟。清光绪 《高州府志》卷10化州: 官桥墟在 “州西北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