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争容山
又名犁摩山。 在今云南宜良县东。《方舆纪要》 卷114宜良县: 客争容山 “在县东十里。县之镇山也”。
又名犁摩山。 在今云南宜良县东。《方舆纪要》 卷114宜良县: 客争容山 “在县东十里。县之镇山也”。
又作多耐。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置,在今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西南巴彦查干乡太和村。《清一统志·黑龙江》 “布克依站”条下:“托温珲站,又七十五里至多鼐站。”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晏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境。《宋史·熊本传》: 熙宁六年(1073),“独牱阴一酋不至。本合晏州十九姓之众,发黔南义军强弩,遣大将王宣、贾昌言率以进讨。贼悉力旅拒,败
1933年伪满置,旗府驻地额尔和(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东北额尔和。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设巴彦旗。1947年划属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4月属内蒙古呼纳盟,5月裁撤,并入莫力达瓦旗。旧旗名。
在今贵州思南县南。《清 一统志· 思南府》: 得胜关 “在府城南三里。明嘉靖二年修”。
明永乐七年 (1409) 改布政州置,属新平府。治所在政和县 (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广泽)。辖境相当今越南平治天省北部地。宣德二年 (1427) 以后入安南。
即西湖。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后遂有“西子湖”之称。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别称。北宋苏轼知杭时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故名。
一作大嶝屿。即今福建同安县东南大嶝岛。《舆地纪胜》卷130泉州《景物下》:大登屿“在同安县海中”。旧有民居,明洪武二十年(1387)迁入内地,成化后渐复旧土。《方舆纪要》卷99载:大登屿与小登屿“皆广
①即石经山。时有白云绕山之半麓,故名。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五十里。山有五峰,号五台。其中最高峰有云居寺,为隋沙门静琬所居。②在今福建连江县北三十里。《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引《福建通志》:“有莲花石,
北宋置,属任丘县。在今河北任丘市西。政和三年(1113)改为安定砦。
明置,即今广西横县西北郁江东岸六景镇。《方舆纪要》 卷110永淳县: 渌境堡 “在县西十五里江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