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宾州

宾州

①唐贞观五年 (631) 置,治所在岭方县(今广西宾阳县东南古城村)。《舆地纪胜》 卷115宾州: “ 《郡国志》: 宾州以宾水得名。” 辖境相当今广西宾阳县地。天宝元年 (742) 改为安城郡,至德二载 (757) 改为领方郡,乾元元年 (758) 改为宾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次年复置,移治今宾阳县北十里新宾镇。元初升为宾州路,后复降为宾州。明洪武二年(1369) 以州治岭方县省入。清雍正三年 (1725) 升为直隶州。辖境相当今广西宾阳、来宾、上林、武宣等县地。十二年 (1734) 降为散州,属思恩府。1912年改为宾县,寻改宾阳县。

②辽统和十七年 (999) 置,属辽阳府。治所在今吉林农安县东北红石垒 (在伊通河注入松花江处西南)。辖境约当今吉林伊通河与松花江合流处一带。后废。元、明置驿站于此。


(1)唐贞观五年(631年)置,治领方(今广西宾阳县南)。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安城郡,至德二载(757年)改领方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宾州。宋以后扩大。元升为路,辖境相当今宾阳、上林二县及来宾市西部等地。后复降为州。明初以州治领方省入。清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直隶州。辖境扩大,相当今宾阳、来宾、上林、武宣等县市地。十二年降为散州,不辖县。宣统三年(1911年)改为宾县。(2)辽统和十七年(999年)置,治今吉林省农安县东北松花江和伊通河交汇处红石垒附近。天庆四年(1114年)属金。金废。


猜你喜欢

  • 高桐关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晋书· 吕光载记》: 东晋太元十年 (385),吕光自西域还,“苻坚高昌太守杨翰说其凉州刺史梁熙拒守高桐、伊吾二关。熙不从”。

  • 蓬矢州

    唐开元前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石棉或汉源、甘洛县境。北宋以后废。

  • 丰盛场

    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东北丰盛镇。清乾隆《巴县志》卷2:丰盛场“离城百三十里”。

  • 朱方

    ①春秋吴邑。在今江苏镇江市丹徒镇东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前545),齐庆封“奔吴,吴句余予之朱方”。即此。后属楚,更名谷阳。秦于此置丹徒县。②南朝时京口或南徐州的别称。因南徐州治京口(今江苏镇江

  • 旬阳

    战国楚地,在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

  • 袁花镇

    清置,属海宁县。即今浙江海宁市 (硖石镇) 东南二十八里袁花镇。明为袁花市。《方舆纪要》卷90海宁县 “尖山” 条: “嘉靖三十年,倭据尖山,焚掠袁花市。” 即此。在浙江省海宁市东南部,东邻海盐县。面

  • 字县

    西汉置,属右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平泉县西北。东汉废。

  • 崞州

    元太祖十四年 (1219) 改崞县置,属太原路。治所在今山西原平市北三十五里崞阳镇。大德九年 (1305) 属冀宁路。明洪武二年 (1369) 降为崞县。蒙古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升崞县置,治今

  • 夜郎县

    ①西汉置,属牂牁郡。为都尉治。治所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东晋南朝时为夜郎郡治。梁大宝后废。②南朝梁置,为夜郎郡治。治所在今湖南辰溪县境。隋废。③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夷州。治所在今

  • 朔龙山

    即化龙山。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方舆纪要》 卷67内江县: 化龙山,“ 《志》 云: 在县西二里。山极幽胜。一名朔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