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尉氏县

尉氏县

①秦始皇二年 (前245) 置,属颍川郡。治所即今河南尉氏县。西汉属陈留郡。西晋属陈留国。西晋末属陈留郡。北魏兴安元年 (452) 废。太安三年 (457) 复置。东魏天平元年 (534) 改属开封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 (586) 复置,属汴州。大业初属颍川郡。唐属汴州。五代属开封府。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②东晋安帝置,为秦郡治。治所即今江苏六合县。南齐后属齐郡。隋开皇四年 (584) 改为六合县。


(1)古县名。东晋安帝时侨置,治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为秦郡治。北周属六合郡。隋开皇四年(584年)改名六合县。(2)今县名。在河南省东部。属开封市。面积1257平方千米。人口84.7万。辖8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春秋郑国尉氏邑,秦王政二年(前245年)置尉氏县,治今尉氏县城,属颍川郡。两汉属陈留郡。三国魏属陈留国。晋属陈留郡。北魏兴安初废,大安中复置。东魏属开封郡。北齐县废。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属颍川郡。唐属汴州。北宋属开封府。元属汴梁路。明、清属开封府。1913年属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陈留专区,1952年属郑州专区,1955年属开封专区,1969年属开封地区,1983年属开封市。地处沙地沙丘平原区,贾鲁河纵贯南北。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豆类等。有纺织、化工、橡胶等厂。朝杞铁路和郑永、开龚、开许公路在县城交会。古迹有太平兴国寺塔、紫铜钟、贾庄遗址、断头岗遗址等。


猜你喜欢

  • 伯阳县

    北魏置,属清水郡。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伯阳乡。《水经·渭水注》:苗谷水“南出刑马山,……东径伯阳城南,谓之伯阳川。盖李耳西入,往径所由,故山原畎谷,往往播其名焉”。隋开皇中改为秦岭县。古县名。北魏置,

  • 亢父

    战国齐地。在今山东济宁市南五十里。《战国策·齐策一》:苏秦谓齐宣王曰:“今秦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过卫阳晋之道,径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百人守险,千人不得过也。”即此。秦置亢父县。战国

  • 黄金堤堡

    在今河北大名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6元城县: 黄金堤堡 “在府 (今大街乡) 东北三十里。皆商民辏集处”。

  • 明灵寨

    在今山东高唐县西南清平镇。《宋史·地理志》 大名府清平县: “熙宁二年,又割博平县明灵砦隶焉,本县移置明灵。” 《齐乘》: “清平县,旧治在县西四十里清平镇。元丰间漯河决,坏城,徙治明灵砦,即今治也。

  • 葛浪洞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播州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黄平县西北浪洞乡。明初废。元置,治今贵州省黄平县旧州北。属播州军民安抚司。明初废。

  • 平刚县

    西汉置,为右北平郡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甸子乡黑城。东汉废。十六国前燕复置,为冀阳郡治。北齐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南黑城村古城。为右北平郡治。东汉废。建安十一年(206年)

  • 梁家村

    即今河北肃宁县东南二十四里梁家村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7肃宁县图: 东南有梁家村。

  • 松桂街

    即今云南鹤庆县南五十里松桂乡 (松桂街)。《清一统志·丽江府》: 松桂营 “在鹤庆州南六十里。明傅友德征佛光寨,驻兵于此”。

  • 小堵乡

    一名小赭乡。在今河南方城县西。《水经·淯水注》:赭水“出赭阳县北山,数源并发,南流径小堵乡,谓之小赭水”。

  • 漠阳江

    即今广东阳春、阳东、阳江三市县境之漠阳江。《舆地纪胜》 卷98南恩州: 漠阳江 “在阳江县西,自阳春县界南流入海”。《方舆纪要》 卷101阳江县: 漠阳江 “在县城西。自阳春县东南流,历受众水,其势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