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右
山西省旧时别称,因其在太行山之右(西)而得名。清陆陇其《三鱼堂文集》五《答山西范彪西进士书》:“夙闻山右辛复元先生之名,而未见其书。承乏恒阳,幸与右接壤,则又闻先生今之辛复元也。”
山西省旧时别称,因在太行山之右(西)而得名。清陆陇其《答山西范彪西进士书》:“夙闻山右辛复元先生之名,而未见其书。承乏恒阳,幸与山右接壤,则又闻先生今之辛复元也。”
山西省旧时别称,因其在太行山之右(西)而得名。清陆陇其《三鱼堂文集》五《答山西范彪西进士书》:“夙闻山右辛复元先生之名,而未见其书。承乏恒阳,幸与右接壤,则又闻先生今之辛复元也。”
山西省旧时别称,因在太行山之右(西)而得名。清陆陇其《答山西范彪西进士书》:“夙闻山右辛复元先生之名,而未见其书。承乏恒阳,幸与山右接壤,则又闻先生今之辛复元也。”
又作浮图关、浮屠关。即今四川重庆市西佛图关。《清一统志·重庆府二》:佛图关“在巴县西七里,即李严欲凿通汶、涪二江处,为重庆要津。上有石佛像,故名”。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史·张献忠传》:崇祯十七年(1
在今广西岑溪县东。《方舆纪要》卷108岑溪县:仲塘陂在“县东二里”。
在今江苏常熟市北四十里福山镇。《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常熟县: 福山港在 “县北四十里。自城北门二十里经斜桥,又二十里经福山,入大江。亦曰福山塘,亦曰福山浦。宋绍兴中,屡经浚治,与白茅、许浦,并为要
一名江阳郡。东晋侨置于武阳县,属益州。治所在江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南朝梁为江州治。北周州郡并废。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的指向礁。1935年公布名称为方向礁。1947年改名指向礁。
即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西南挖黑河南岸瓦侯库乡。清为挖黑土百户。
在今湖北枝城市西北长江边。《晋书·王濬传》: 太康元年 (280) 伐吴,沿长江而下,“克荆门、夷道二城”。即此。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长江边。《资治通鉴》: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王濬伐吴,“克荆门
即缺门山。在今河南新安县西二十二里。《金史· 地理志》 新安县: “有阙门山。” 《清一统志·河南府一》: 阙门山,“ 《旧志》: 东曰青龙,西曰凤凰,两山相对如阙,谓之阙门。俗亦曰铁门”。
明置,属夹江县。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北八里千佛岩附近。《清一统志·嘉定府二》: 铁石关“在夹江县西千佛岩侧,孔道也,下临江潭。一径中通,曲折上下,险出天成。明末置关于此”。今铁石关遗址尚存。
即何国。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屈霜你迦国“周千四五百里,东西狭,南北长。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新唐书·西域传》: “何,或曰屈霜你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