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嵩州

嵩州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阳城县(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告成镇)。仁寿四年 (604) 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县及禹州市地。贞观三年 (629) 废。

②金天德三年 (1151) 改顺州置,治所在伊阳县(今河南嵩县)。辖境相当今河南嵩县、洛宁县以及伊川县西南部、卢氏县东部地。元废伊阳县入州。明洪武二年 (1369) 降为嵩县。


(1)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阳城县(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告城镇)。仁寿四年(604年)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境约当今河南省登封、禹州两市地。贞观三年(629年)废。(2)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顺州置,治伊阳县(今嵩县)。辖境约当今河南省嵩县、洛宁和宜阳县西部地。属南京路。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州治伊阳县入州。属南阳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嵩县。


猜你喜欢

  • 岳津镇

    在今湖南衡山县南。《方舆纪要》 卷80衡山县: 岳津镇 “在县城南,临湘江。有巡司戍守”。

  • 夕阳县

    西汉置,属右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滦县西南。汉有铁官。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滦县西南。属右北平郡。东汉省。后燕慕容宝封高云为夕阳公,即此。

  • 玉沟泉

    在今山东泗水县西南。《方舆纪要》卷32泗水县:玉沟泉在“县西南十一里。西北流入泗水”。

  • 欠马州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寰宇记》卷77雅州:“吐蕃国师马定德并笼官马德唐等部落在欠马州安置。”即此。北宋属雅州。后废。

  • 方村镇

    即今河北栾城县西北三十八里方村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获鹿县图:东南有方村。(1)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东南部。面积20.9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方村,人口7230。1953年设乡,

  • 盘水县

    唐武德中置,属西平州。治所即今贵州普安县。以盘江得名。贞观八年 (634) 属盘州。后废。唐武德初置,治今云南省普安县。后地入南诏废。

  • 王药城

    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北滨河。北齐时戍守处。《周书·武帝纪下》:北周建德四年(575),“齐王宪及于翼、李穆等所在克捷,降拔三十余城,皆弃而不守。唯以王药城要害,令仪同三司韩正守之。正寻以城降齐”。在今河南

  • 龙壁山

    在今广西柳州市东北。唐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浔江(今柳江)受背石支川,“因是北而东,尽大壁下,其壁曰龙壁,其下多秀石可砚”。《方舆纪要》卷109柳州府马平县:龙壁山“在府东北十五里。有石壁峭

  • 资兴县

    ①唐咸亨三年 (672) 置,属郴州。治所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旧市。北宋太平兴国后废。南宋嘉定二年 (1209) 复置,绍定初改为兴宁县。②1914年改兴宁县置,属湖南衡阳道。治所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兴宁镇

  • 鸿胪井

    在今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黄金山北麓。系唐开元二年 (714) 鸿胪卿崔忻奉敕赴靺鞨封大祚荣为左骁骑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归程所凿,故以鸿胪井名之。明 《辽东志》 卷1: 鸿胪井二 “在金州旅顺口黄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