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原郡

平原郡

①西汉初置,治所在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二十五里张官店)。辖境相当今山东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市县地。东汉永宁元年(120)改为平原国。建安十一年(206)复为郡。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又改为国,七年(226)复为郡。西晋改为国,南朝宋又改为郡。北魏废。

②东晋侨置,治所在梁邹城(今山东邹平县东北)。北魏称为东平原郡。

③南朝梁置,属泷州。治所在泷乡县(今广东罗定市南百里)。隋开皇初废。

④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属济州。治所在聊城县(今山东聊城市东北二十五里)。辖境相当今山东聊城市及茌平、高唐等地。隋开皇初废。

⑤北魏置,属燕州。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水经·㶟水注》:“涿水又东径平原郡南,魏徙平原之民置此,故立侨郡以统流杂。”即此。

⑥北魏置,属泾州。治所在阴槃县(今甘肃平凉市东南四十里泾水北岸)。辖境相当今平凉市东部。隋开皇三年(583)废。

⑦隋大业初改德州置,治所在安德县(今山东陵县)。辖境相当今山东德州、陵县、平原、宁津及河北吴桥、东光、交河等市县地。唐武德四年(621)复为德州。天宝元年(742)又改平原郡,乾元元年(758)改为德州。


(1)西汉置,治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西)。辖境约当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及河北省吴桥等市县。东汉延平元年(106年)改为国,后复为郡,建和二年(148年)改为国,建安十一年(206年)复为郡。西晋复为国。南朝宋后为郡。北魏废。东汉末刘备曾以平原令领平原相。(2)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聊城县(今山东聊城市东北)。隋开皇初废。(3)北魏置,治阴槃县(今甘肃平凉市东泾水南岸)。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平凉、镇原等市县大部分地区。隋开皇三年(583年)废。(4)南朝梁置,治龙乡县(今广东罗定市南)。辖今广东省罗定市一带。隋开皇初废。(5)隋大业初改德州置,治安德县(今山东陵县)。辖境约当今河北省泊头市以南,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以东,宁津县以西及古黄河以北地区。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德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平原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德州。隋末李德逸起事于此。


猜你喜欢

  • 古㡉

    即古现。今山东烟台市西北五十五里古现镇。汉为牟平县治。

  • 下古城堡

    在今甘肃酒泉市东北五十里古城村。《清一统志·肃州》:下古城堡“城周一百二十三丈。今设经制外委”。

  • 新崩滩

    亦作东奔滩。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中,一说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新滩镇长江中。为三峡险滩之一。《水经·江水注》: “江水历峡,东径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

  • 甲凹寨

    在今四川若尔盖县境。清雍正元年(1723)置甲凹寨土百户。

  • 汪家墩市

    在今江西都昌县北二十里汪墩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4:都昌县北有汪家墩。

  • 曹植墓

    在今山东东阿县城南四十里鱼山西麓。曹植 (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为 “建安七子” 之一。三国魏太和三年 (229) 封东阿王,六年又徙封陈王。曹丕素忌其才,屡加迫害。曹植郁郁

  • 晏水

    即今广西合浦县北南流江。《舆地纪胜》 卷120廉州: 晏水 “在合浦县北。源出容州大容山,今属石康”。《方舆纪要》 卷104合浦县: 晏水 “在府东北二十里。源出废石康县界,西会于廉江,亦谓之晏江”。

  • 战坪墟

    亦作展屏墟。即今江西临川市西北展坪乡。明弘治 《抚州府志》 卷6: 临川县二十八都有战平市。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2: 临川县西有战坪墟。

  • 枚洄镇

    在今安徽泾县境。《资治通鉴》: 唐武德七年 (624) 二月,“辅公祏遣兵围猷州,刺史左难当婴城自守。安抚使李大亮引兵击公祏,破之。壬子,行军副总管权文诞破辅公祏之党于猷州,拔其枚洄等四镇”。古镇名。

  • 金铙山

    在今福建泰宁县西南。《新定九域志》 卷9邵武军有 “鸣铙山”,并引 《图经》 云: “越王无诸尝畋猎于此,鸣铙载旗,因以名焉。” 《方舆纪要》 卷98泰宁县: 金铙山在 “县西七十里。亦名大历山,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