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寇县
①北魏置,属新兴郡。治所在今山西忻州市境,永安中属永安郡。北齐武成帝时移治今山西定襄县。北周属雁门郡。隋开皇十年(590)废。
②隋开皇十年(590)改石城县置,属代州。治所在今山西原平市北三十五里崞阳镇。大业二年(606)改为崞县。
古县名。(1)北魏置,治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南牧马河处。属永安郡。北齐武成帝又移治今山西省定襄县东南。属雁门郡。隋开皇十年(590年)废。 (2)隋开皇十年改石城县置,治今山西省原平市北崞阳镇。一说隋开皇十年移平寇县于此。属代州。大业初改为崞县。
①北魏置,属新兴郡。治所在今山西忻州市境,永安中属永安郡。北齐武成帝时移治今山西定襄县。北周属雁门郡。隋开皇十年(590)废。
②隋开皇十年(590)改石城县置,属代州。治所在今山西原平市北三十五里崞阳镇。大业二年(606)改为崞县。
古县名。(1)北魏置,治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南牧马河处。属永安郡。北齐武成帝又移治今山西省定襄县东南。属雁门郡。隋开皇十年(590年)废。 (2)隋开皇十年改石城县置,治今山西省原平市北崞阳镇。一说隋开皇十年移平寇县于此。属代州。大业初改为崞县。
即西州。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四十余里高昌故城。《新唐书·西域传·高昌》:贞观十四年(640)灭高昌国,“赦高昌所部,披其地皆州县之,号西昌州……改西昌州曰西州,更置安西都护府”。
即今河北平山县西北桑园口乡。《方舆纪要》 卷14平山县: 桑园沟口 “在县西北百二十里,北至龙泉关二百二十八里。弘治元年置戍。其南为牛圈沟、神堂岭、石槽沟等口,俱宏治嘉靖间戍守处”。
元于大坝都掌地置,属永宁路。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南大坝镇。明洪武中废。成化四年(1468)置太平长官司。元置,治今四川省叙永县西南大坝。明初废。
即今安徽南部长江支流青弋江。《明史·地理志》 宣城县: “西有清弋江,西北至芜湖县入江。”
唐天宝七年 (748) 改会昌县置,属京兆府。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 为避玉清昭应宫名,改名临潼县。古县名。唐天宝七载(748年)改会昌县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属京兆府
在今广西合浦县南。《明一统志》卷82廉州府: 钟湾 “在府城南七里,有湾接江通海。相传宋政和间,灵觉寺钟一夕飞去,既明,悬空而下,钟犹湿。湾傍居人言: 湾中每夜有钟声,谓必与龙战,寺僧凿去顶上龙角乃止
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中右翼左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科布多省其其格南。
唐天宝元年(742)改永宁县置,属蕲春郡。治所在今湖北武穴市北六十二里梅川镇。乾元元年(758)属蕲州。南宋绍兴初废为镇,寻复置。元属蕲州路。明属蕲州。清属黄州府。民国初属湖北江汉道。1932直属湖北
在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北四十五里。清有把总驻防。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北。清时设义宁协把总驻防。
一名手山。在今辽宁兴城市东。明《辽东志》卷1:三首山在“(宁远卫)城东五里。有泉。形如人三首,故名”。泉水四时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