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通堡
即今四川平武县南平通镇。《方舆纪要》卷73石泉县“大印堡”条下:“《志》云:大方(关)相近者有观子、徐坪、平通三堡。”
即今四川平武县南平通镇。《方舆纪要》卷73石泉县“大印堡”条下:“《志》云:大方(关)相近者有观子、徐坪、平通三堡。”
又名东京城,为唐渤海国都。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渤海镇。因城濒忽汗河 (今牡丹江) 而得名。《辽史·太祖纪》: 天显元年 (926) 正月丙寅,“是夜围忽汗城。……辛未,諲譔素服,槀索牵羊,率僚属三百
即洞浦。在今安徽和县南长江岸边。《寰宇记》 卷124历阳县: “洞口浦,魏将曹休、张辽伐吴至此,吴军相望。《水经注》 云: 江水左列洞口。”
在今安徽砀山县西。《方舆纪要》卷29砀山县“夹河”条:“又陈霜口河在县西。源自虞城县史家、皮家二口,分为两河,由镇里堌二十里至县境,西南合流入陈霜口河。”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大方山,为七十二庵之一。位于发汗岭之上,建于断岩绝壁间,如半山之巢,极为险峻,相传为明万历初太监冯保修建。自山脚凿石为磴,攀铁索而上,高约200级,踏脚升高如入云霄,故名云梯,云梯
在今福建霞浦县东南大京。明初置巡司于此。洪武二十年(1387)改置大金千户所。
①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百十里潮河西岸上甸子乡东北。清 《日下旧闻考》 卷141: 潮河 “由喀喇河屯入古北口,经柳林曲至南天门,四山环束,波流迅驶,每岁秋狝木兰,乘舆过此,例造正副浮桥以渡。南天门敕建
①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西安州置,治所在五原县 (今陕西定边县)。《元和志》 卷4盐州: “以其北有盐池,故名。” 隋大业三年 (607)改为盐川郡。唐初复名盐州。天宝元年 (742) 改名五原
①秦置,属颍川郡。治所即今河南叶县。《后汉书·光武帝纪》: 王莽地皇四年 (23) 三月,“光武别与诸将徇昆阳、定陵、郾皆下之”。六月,歼灭王莽主力军于此。《水经·汝水注》: “盖藉 (昆)水以氏县也
①西魏置,属甘松郡。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东黄龙乡。隋开皇初废入嘉诚县。②唐贞观五年(631)置,属西金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境。八年(634)属岩州。后废。古县名。北周天和元年(566年)置,治今四川
明初置,在今江西吉安市北。《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吉安守御千户所“在府治北。洪武二年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