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阴县

平阴县

①秦置,属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汉书·地理志》 河南郡平阴县注引应劭曰:“在平城南,故曰平阴。”西汉属河南郡。三国魏黄初中改为河阴县。

②隋大业二年(606)改榆山县置,属济北郡。治所即今山东平阴县。《寰宇记》卷13平阴县:“取界内平阴故城以为名。”唐初属济州,天宝十三年(754)改属郓州。太和六年(832)省。开成二年(837)复置。宋属东平府。元属东平路。明属东平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属泰安府。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1)古县名。秦置,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水经注·河水》:“河南平阴县,故晋阴地,阴戎之所居。”属三川郡。汉改属河南郡。三国魏改名河阴县。(2)今县名。在山东省西部。属济南市。面积827平方千米。人口36.3万。辖7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平阴镇。春秋为齐国平阴邑,故治在今县东北。隋开皇十四年(594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年)改名平阴县,迁治今址,属济北郡。因地处古东原之阴、济水之南而得名。《太平寰宇记》:平阴县“取界内平阴故城为名”。清乾隆《泰安府志》:“《禹贡》‘东原底平’,而邑乃东原之阴也。”故名平阴。唐天宝末属郓州。北宋末属东平府。元属东平路。明属东平州。清属泰安府。1913年属济西道,1914年属东临道,1927年属省。1939年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属泰西专区。1943年平阴县与东阿县合并称平阿县,属冀鲁豫第十六专区。1946年复属泰西专区;次年两县分置。1950年属泰安专区。1958年平阴县并入东平县,属聊城专区。1960年复置平阴县,改属菏泽专区。1961年属济南市,同年4月改属泰安专区。1985年属济南市。地处黄河南岸,地势南高北低,境内有低山丘陵、平原、洼地三种地形。过境河流有黄河、汇河,境内有安栾、锦水、玉带、龙柳、浪溪等河流。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甘薯、玫瑰、棉花、蚕茧、花生等。矿产有铁、花岗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工业有化工、纺织、机械、建材、造纸、酿造、服装、粮棉加工等。105、220国道及泰临公路贯穿全境。名胜古迹有洪范池、书院泉、多佛塔、“大汶口文化”遗址、斗祭台商周文化遗址、项王墓、于慎行墓等。


猜你喜欢

  • 清河堡

    明置,即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北清河城镇。《方舆纪要》 卷37辽东都司: 清河堡在“司东南三百里,南临太子河,堡西有白塔佃可按伏,又西有威宁营可屯兵”。明时此处为战略要地。《明史· 杨镐传 》: 万历

  • 大坪田

    在今浙江遂昌县东北。《方舆纪要》卷94遂昌县:大坪田“在县东北四十里。《闻见录》:大坪田道通汤溪、武义、宣平,为县境要口”。

  • 韩婆径

    在今福建南靖县北。明正统五年 (1440)于此置韩婆巡司,景泰二年 (1451) 改为永丰巡司。

  • 银河桥

    在今四川梁平县东南。清光绪 《梁山县志》 卷3: 银河桥在 “县东四十五里,接蟠龙溪,水迤逦南流,月夜望之如银河,故名”。

  • 小兴安岭

    亦称东兴安岭。在今黑龙江省中部和北部。西北一东南走向,长达400公里。《清史稿·地理志》 黑龙江省:内兴安岭“正支又东北为嫩江源。又东南为库穆尔,为东兴安岭。西出一支为和罗尔,又西曰乌云和尔冬吉。正支

  • 金沙泉

    ①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三十三里顾渚山东南麓。《寰宇记》 卷94长兴县: 金沙泉,“按 《郡国志》 云,即每岁造茶所也”。《方舆纪要》 卷91长兴县: 金沙泉 “在顾渚山下,泉出不常。唐时惟造紫笋茶供贡,

  • 后江

    ①在今湖南湘阴县西六十里。《方舆纪要》卷80湘阴县:后江“亦湘水支流也。上、下相距六十里,其上为汶,经江口, 自县南二十里西流入此,分流下卢林潭,合湘江注于洞庭”。②古名不曹水、下蒲水。在今四川万源、

  • 程县

    明洪武二十一年 (1388) 置,属泗城州。治所在今广西凌云县东北三百二十里。嘉靖元年(1522) 废。古县名。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东北处。属泗城州。嘉靖元年(15

  • 白岭

    又名白草岭。在今青海大通县北。《水经·河水注》:湟水“东南与湛水合,水有二源,西水出白岭下”。古山名。又名白草岭。在今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北。《水经注》:“湟水又东南与湛水合,经西平之鲜谷西,湛水

  • 安肃镇

    金置,属临邑县。在今山东临邑县地。在河北省徐水县东部、京广铁路东侧。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7.1平方千米。人口7.3万。镇人民政府驻安肃,人口2.8万。五代建城,宋始历为安肃县、安肃军、安肃州治,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