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广济寺

广济寺

①在今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东口。原为金中都北郊的西刘村寺。明天顺元年(1457)重建,改名弘慈广济寺。简称广济寺。此后曾多次扩建。1934年1月火灾,庙内正殿及后殿烧毁大半,次年重建。主要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圆通殿)和藏经阁(舍利阁)等。

②又称大佛寺。在今辽宁锦州市内。明《辽东志》卷1锦州:大广济寺“在城内”。寺建于辽,后毁。清道光九年(1829)重建。有佛殿、关帝殿、天王殿及碑亭、配殿等。寺西有天后宫,寺前有辽清宁三年(1057)建的八角实心十三级密檐式砖塔一座,塔檐已脱落。现该寺为锦州博物馆馆址。

③在今安徽芜湖市赭山西南麓。始建于唐乾宁年间。原名永清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今名。历代多次修葺,咸丰时毁于兵火,光绪时重建。殿宇依山构筑,分三重,后殿比前殿高10余米。世传寺内藏有唐至德二载(757)所铸纪念金地藏(地藏菩萨)的金印。昔时朝九华山者,必先于此进香,故又有小九华之称。寺旁滴翠轩为宋黄庭坚读书处。


在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金末始建,为西刘村寺。元末毁于火灾,明天顺元年(1457年)重建,成化二年(1466年)赐名“弘慈广济寺”。1935年再次重建。占地2.3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主要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等建筑。寺内珍藏很多佛教文献和其他文物。


猜你喜欢

  • 五水关河

    在今河南商城县西南。《方舆纪要》卷50商城县:五水关河在“县西南十里。其源为考溪十八道,河出铜井山,旋转迂回,西南流为五水,入光山县界,合泊陂河而入淮”。

  • 古雷山

    在今福建漳浦县东南。《清一统志·漳州府》:古雷山“在漳浦县东南五十里。一名鼓雷山。断岸千尺,下瞰大江。每潮至,怒浪急涛,其声如雷”。

  • 高湖山

    在今江西婺源县东北,与安徽休宁接界。《清一统志·徽州府》: 高湖山 “在婺源县北一百里,界接休宁,与浙源山相连。前有湖宽六七亩,四时不涸。从山后上,即摩天岭。有水北入浙溪”。在江西省婺源县东北与安徽省

  • 观音桥河

    即县河。今安徽含山县南之得胜河。《方舆纪要》卷29含山县:县河在“县南一里。一名观音桥河。县西北诸山涧之水,会流至城西二里,合清江断涧,其流始大,可以通舟,又东至和州新河口入大江”。

  • 海虞县

    西晋太康四年 (283) 置,属吴郡。治所即今江苏常熟市。隋开皇九年 (589) 废入常熟县。古县名。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分吴县置,即今江苏省常熟市,属吴郡。隋平陈废入常熟县。

  • 黄村

    ①即今北京市大兴县治黄村镇。清设南路厅同知、千总于此。1928年移大兴县于此。②即今河北定兴县治。金属范阳县,大定六年(1166) 于此置定兴县。③即今广西蒙山县东南黄村镇。清末太平军进攻永安城,于此

  • 东村镇

    即今山西岚县。《清一统志·太原府二》:东村镇“在岚县东南四十里。有堡”。1950年岚县迁治于此。在山西省岚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6.4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东村,人口1.1万。1

  • 焦山寺

    在今江苏镇江市东焦山上。本名普济寺,南宋景定中重建,改名焦山寺。《宋史·高宗纪三》:南宋建炎三年 (1130),“金人至镇江府,韩世忠屯焦山寺邀击之”。即此。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 改名定慧寺。

  • 玛卜加喀巴普山

    一名玛布置喀巴布冈里。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冈仁波齐峰西南。为阿里之西南界。玛卜加河发源于此。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唐古忒(藏)语:玛卜加,孔雀也。山形似孔雀, 口有泉流出,故名。”

  • 西瓯

    古百越的一支。秦汉时主要分布在今广西及广东部分地区。《史记·南越列传》:赵佗“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寰宇记》:“永嘉为东瓯,郁林为西瓯。”一说即骆越,梁顾野王《舆地志》:“交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