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张秋镇

张秋镇

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方舆纪要》卷33东阿县“安平镇”条载:“五代周显德初,河决杨刘,遣宰相李谷治堤, 自杨刘抵张秋口, 即此。”北宋置景德镇。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置都水分监治此。俗仍谓之张秋镇。明弘治七年(1494)河决,命刘大夏治之,塞决口九十余丈,筑滚水石坝,功成,赐名安平镇,置北河都水分司治此。清亦名张秋镇,为阳谷县重要集镇。


在山东省阳谷县东南部、古运河与金堤交汇处。面积52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张秋,人口 8400。此地原名张秋口,因连年秋季河水上涨泛滥成灾取名。当地居民因忌水灾将“涨”改为“张”,称张秋。五代周世宗显德初,曾遣宰相李谷治堤于此。金时称景德镇。明初称张秋,弘治八年(1495年)称平安镇。清代复称张秋。镇境1952年为寿张县五区。1958年改公社。1964年划归阳谷县仍为公社驻地。1984年改为张秋镇。京杭运河流经。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蔬菜、苹果等。有食品、服装、机械加工等厂。有公路接聊商公路。名胜古迹有景阳岗、挂剑台、黑龙潭等。


猜你喜欢

  • 苇甸

    即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辽史·地理志》 上京临潢府:“太祖取天梯、蒙国、别鲁等三山之势于苇甸,射金龊箭以识之,谓之龙眉宫。神册三年城之,名曰皇都。天显十三年,更名上京,府曰临潢。”

  • 林尖山

    在今河北顺平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2完县: 林尖山 “峰巅高耸,远望皆见”。

  • 三冈县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置,为新安郡治。治所在今四川达县西南四十里河市镇。《寰宇记》卷130三冈县:“因邑界山有三陇为名。”西魏为新宁郡治。隋属通川郡。唐武德初属通州,天宝初属通川郡。乾元初复属通州。

  • 洪范门

    十六国后凉都城姑臧城 (今甘肃武威市)北门。《晋书· 吕光载记》: 郭黁 “夜烧 (吕) 光洪范门”,即此。

  • 纯阳宫

    又称吕祖庙。在今山西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建于明万历间,清乾隆间增筑巍阁三层。宫有四座院落,门前有四柱三楼木牌坊,主要建筑为吕祖殿、方形单间回廊亭及巍阁。四围建配房和砖卷窑洞。

  • 畦畤

    春秋秦献公置。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史记·封禅书》: “栎阳雨金,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 《集解》 晋灼曰: “形如种韭畦,畦各一土封。”春秋时秦献公置,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栎杨

  • 浸潭墟

    即今广东清新县西北浸潭镇。清设浸潭汛,有守备驻防。

  • 龙销谷

    在今山西太原市东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40阳曲县:龙销谷“明初大兵下泽潞,扩廓遣兵驻此,以为声援”。

  • 大岯山

    “岯”音浮。又名大浮山、大巫山。在今江苏金坛市南长荡湖中。《寰宇记》卷89金坛县:大岯山“在县南五十里。旧名小坯山”。宋《景定建康志》卷17:大岯山“山形孤秀,颛颛居水中,望之若浮。周处《风土记》云:

  • 鱼洞

    即今四川重庆市西南巴南区 (鱼洞镇),鱼洞溪注入长江处。《舆地纪胜》 卷175重庆府: 鱼洞溪 “在江津县东南”。区片名。在重庆市巴南区西北部、长江南岸。区人民政府驻此。面积96.7平方千米。人口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