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宿川
在今陕西长安县南。《三辅黄图》 卷4: “御宿苑,在长安城南御宿川中。汉武帝为离宫别馆,禁御人不得入。往来游观,止宿其中,故曰御宿。” 《资治通鉴》: 唐广德元年 (763),吐蕃入长安,“郭子仪引三千骑自御宿川循山而东”,即此。
古水名。又作篽宿川。即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石砭峪。西汉武帝时起离宫别馆于此。
在今陕西长安县南。《三辅黄图》 卷4: “御宿苑,在长安城南御宿川中。汉武帝为离宫别馆,禁御人不得入。往来游观,止宿其中,故曰御宿。” 《资治通鉴》: 唐广德元年 (763),吐蕃入长安,“郭子仪引三千骑自御宿川循山而东”,即此。
古水名。又作篽宿川。即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石砭峪。西汉武帝时起离宫别馆于此。
西魏恭帝二年(555)置,属和仁郡。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北。北周废。
一名江东。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 以西为右,故江东又名江左。魏禧《日录杂说》:“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 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其地本指今芜湖市、南京市间长江河段以东地区。因东晋及南朝
①在今安徽宣州市。《方舆胜览》 卷15宁国府: 陵阳山 “在宣城。一峰为叠嶂楼,一峰为谯楼,一峰为景德寺”。《明一统志》 卷15宁国府: 陵阳山 “在府城内。冈峦盘屈,孤峰秀拔,为一郡之镇。宋郭祥正诗
在今陕西扶风县东二十五里杏林镇。《方舆纪要》卷55扶风县:杏林镇“其地多杏,亦曰杏林古驿”。(1)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北部。面积52.2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曾营。因杏林村得名。1957年由
①西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约四十里。《汉书·高帝纪》:惠帝元年(前194)“五月丙寅,葬长陵”。现陵冢长180米,宽175米,高80米,呈长方形夯土堆,远望之若山丘陵起,十分雄伟。②为北
在今台湾省台中县与南投县交界处。即大肚溪乌日以上河段。连横《台湾通史·疆域志》 台湾县:“南投距治南四十里, 中隔乌溪,为内山出入孔道。”“大肚溪”的旧称。
①北魏天兴中置,属东郡。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北。北齐废。②1914年改宁远县置,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永兴乡。以北魏凉城郡取名。1928年属绥远省。1937年迁治新堂 (今凉城县
在今湖南常德市西三十里。《明一统志》卷64常德府: 高吾山 “一名西山。其下即武陵溪,合于沅江。晋渔父费道真隐此”。
西藏古代族部名。古译称为羊 (扬) 同,分大羊同、小羊同二部,大羊同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北部及毗邻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小羊同在今阿里地区南部扎达、普兰等县境。藏文史籍 《敦煌吐蕃文书》载: 在象雄地区,其
明洪武四年 (1371) 以旧清川县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嘉靖四十五年 (1566) 属龙安府。清顺治十六年 (1659)废入平武县。明洪武七年(1374年)置,治今四川省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