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思州

思州

①唐贞观四年 (630) 改务州置,治所在务川县 (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北)。天宝元年 (742) 改为安夷郡,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思州。辖境相当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和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五代废。北宋政和八年(1118) 复置,移治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宣和中废。南宋绍兴初复置,元至元间改为思州安抚司。

②明永乐十二年 (1414) 属升华府。治所在持平县 (今越南东南部义平省平山县一带)。辖境相当今越南义平省平山及其附近地。宣德二年 (1427) 以后入安南。

③清雍正九年 (1731) 置思州土州,属太平府。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思州村。1916年废。


(1)唐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置,以思邛水为名。治务川县(治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北,北宋移治今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宁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思州。辖境相当今贵州省务川、沿河、印江及重庆市酉阳、秀山等县地。唐末废。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复置,宣和四年(1122年)废。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又置。属蘷州路。元改置思州军民安抚司。(2)清雍正十年(1732年)改思明土府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东思州,属太平府。辖境相当今宁明县部分地。1916年废,改置思乐县。


猜你喜欢

  • 陡阳关

    即斗焰关。在今安徽和县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29和州: 斗焰关亦名陡阳关。“明初取和阳,遣张天祐等将奇兵出陡阳关”。又称斗焰关。在今安徽省和县西北斗焰山北。明初取和阳,遣张天祐出陡阳关进薄小西门

  • 曹公垒

    在今陕西潼关县东北。《水经·河水注》引郭缘生记曰: “汉末之乱,魏武征韩遂、马超,连兵此地。今际河之西有曹公垒……义熙十三年,王师曾据此垒。”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赫连昌攻皊石及龙骧将军王敬于

  • 西两河口

    亦称两河口。即今安徽六安市西南西河口乡。明万历《六安州志》卷2《集》:小河口在“西南一百八十里”。

  • 新安都

    在今海南省澄迈县东北。《明史·地理志》 琼州府澄迈县: “西南有铜鼓巡检司,治新安都。”

  • 上道营

    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平甫。《方舆纪要》卷102韶州府曲江县:上道营“在府东北”。

  • 右江十寨

    即十寨。在今广西忻城县红水河南北。《明史·广西土司传》:“右江十寨,隆庆中,总督殷正茂击破古田,即以檄趣八寨归降,得贷死。于是寨老樊公悬、韦公良等踵军门上谒, 自言十寨共一百二十八村,环村而居者二千一

  • 石门障

    当即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新城乡昆都仑河谷南口东前口子村古城。《汉书·地理志》 五原郡稒阳县:“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 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虖河城,又西得宿虏城。”西汉筑,在今内蒙古自

  • 彭原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宁州置,治所在定安县 (今甘肃宁县)。辖境相当今甘肃西峰市及宁县、正宁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名宁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宁州置,治定安县(今甘肃宁县)。辖境约当

  • 长荡

    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十里。周回二十里。《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长洲县:长荡,“府西诸流多汇于此,潴为巨浸。今多为豪民所据,遏水畜鱼,湖流渐狭,又西北达于运河”。

  • 铜鼓潭

    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铜鼓乡 (铜鼓潭场)。清同治 《酉阳直隶州志》卷3记载:“宋元间土官治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