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扶风郡

扶风郡

①三国魏改右扶风置,属雍州。治所在槐里县(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里)。辖境相当今陕西麟游、乾县以西及秦岭以北地区。西晋泰始三年(267)迁治池阳县(今泾阳县西北)。其后辖境屡有增减。北魏初移治好畤县(今乾县东)。永安元年(528)移治文学城(北周改为始平县,在今兴平市东南十五里)。辖境相当今陕西武功、乾县、兴平三县市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大业三年(607)复置,移治雍县(今凤翔县)。唐武德元年(618)改置岐州,天宝元年(742)复为扶风郡,至德元年(756)改名凤翔郡。

②东晋孝武帝时侨置,寄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南朝宋治所在筑阳县(今湖北谷城县东北)。梁废。

③南齐改武都郡置,属益州。治所在武江县(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连镇南五里)。辖境相当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地。梁改为辅剑郡。


(1)三国魏改右扶风置,治槐里县(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属雍州。辖境约当今陕西省永寿、礼泉、户县以西,秦岭以北地区。西晋移治池阳县(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北魏移治好畤县(今陕西乾县东)。北周移治始平县(今兴平市东北)。隋开皇初废。大业三年(607年)复置,治雍县(今凤翔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以北,陇县、麟游县以南,扶风县、眉县以西地区。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岐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扶风郡。至德元载(756年)改为凤翔郡。(2)南朝宋孝武帝时侨置,治筑阳县(今湖北谷城县东)。属雍州。辖境约当今湖北省谷城县一带。梁废。


猜你喜欢

  • 浒浦镇

    又作许浦镇。南宋置,属常熟县。即今江苏常熟市东北七十里浒浦镇。

  • 洋河镇

    ①即白洋河镇。今江苏泗阳县西北六十里洋河镇。以产名酒 “洋河大曲” 著称。②又名杨宅。即今江西安福县西洋溪乡。《明史·地理志》 吉安府安福县: “西有罗塘巡检司,治洋泽,后迁江背,俱仍故名。” 《清一

  • 摧沙堡

    唐置,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资治通鉴》: 唐广德二年 (764),仆固怀恩会吐蕃、回纥,自朔方南犯,河西节度使杨志烈,遣监军柏文达 “遂将众击摧沙堡、灵武县,皆下之”。胡三省注: “摧沙堡,在原州西北

  • 谢公亭

    在今安徽宣州市北郊。《方舆胜览》 卷15宁国府: 谢公亭 “在宣城县北二里。《旧经》 云,谢元晖送范云零陵内史之地。李白诗: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谢公离别处,风景亦生愁”。

  • 惠怀县

    ①东晋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仙桃市南。西魏废。②南朝梁置,属武建郡。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境。北周废。③南朝梁改旌阳县置,属武宁郡。治所在今湖北荆门市北。西魏改为武山县。④南齐置,属新野郡。治所在今河

  • 石柱场

    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南石坪镇。清道光《江北厅志》卷2:石柱场“去城三十五里”。

  • 胶莱新河

    亦名胶莱河、北胶河。即山东半岛西部胶莱运河。《方舆纪要》 卷36胶县: “ (元) 至元十七年,莱人姚演献议开新河,由胶西县东陈村海口,西北达胶河,出海仓口,由海道达直沽以通漕,谓之胶莱新河。”

  • 当州

    ①唐贞观二十一年(647)置,治所在通轨县(今四川黑水县境)。《旧唐书·地理志》 当州:“以土出当归为名。”仪凤二年(677)移治逢臼桥(今四川黑水县东)。天宝元年(742)改为江源郡。乾元元年(75

  • 宜兴州

    ①元元贞元年 (1295) 改宜兴府置,属常州路。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明洪武二年 (1369) 复为宜兴县。②元致和元年 (1328) 升宜兴县置,属上都路。治所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十五里小城子。明洪武

  • 窑奥镇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瑶岙乡。《方舆纪要》卷94温州府乐清县: 窑奥镇 “在县东五十里窑奥山下,南临海,有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