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都河堡
明置,属榆林卫。即今陕西吴旗县北旧城子。《方舆纪要》卷61“永济堡”条下:把都河堡“在永济堡东四十里,亦名毕家梁”。
明置,属榆林卫。即今陕西吴旗县北旧城子。《方舆纪要》卷61“永济堡”条下:把都河堡“在永济堡东四十里,亦名毕家梁”。
在今云南保山市南十里。《清一统志·永昌府》 引 《府志》: “法宝山势接九隆,而沙河限之。异牟寻于此建法宝寺,故名。”
①又名平台。明置,在今北京市故宫保和殿后,为召见群臣之地。清《日下旧闻考》卷34引《芜史》:“(建极)殿居中向后,高踞三缠白玉栏干之上者云台门也。两旁向后者,东曰后左门,西曰后右门,即云台左右门,亦名
①三国吴末置,属九真郡。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南。隋开皇十年 (590) 属爱州,十六年 (596) 改为安顺县。②隋开皇四年 (584) 改凉兴县置,属瓜州。治所即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锁阳城。唐武德四
西汉置,属右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遵化市东。西晋为北平郡治。北魏属渔阳郡。北周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遵化市东。属右北平郡。西晋时为北平郡治。后赵建武四年(338年)石虎攻段辽,至徐无,即此。北齐废
一名牛戍驿。即今河南夏邑县西北牛王堌村。明嘉靖《夏邑县志》卷1《集店》:“牛王堌集,县西北五十里。”
亦名姜维岭。在今陕西周至县南五十里。《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延熙二十年(257),姜维欲向秦川,“复率数万人出骆谷,径至沈岭”。即此。古山名。在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三国蜀延熙二十年(257年),姜维
即今四川盐亭县东南榉溪。《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可波水“在射洪县东,合梓潼江。有可波池,在永泰县”。《方舆纪要》卷71射洪县:可波水“在县东。流入盐泉县界, 合梓潼水”。
①在今湖南永兴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卷82永兴县:龙耳山“周亘五十余里,南接郴州界”。《清一统志·郴州一》:龙耳山“双峰如龙耳,故名”。②在今四川旺苍县北部。《方舆纪要》卷68南江县:龙耳山“在县西
①唐天宝元年 (742) 置,属静戎郡。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一说在今汶川县境。《寰宇记》卷80霸州: 保宁县 “去州三十里。三乡。在质台村”。乾元元年 (758) 属霸州。后废。②唐至德二年 (75
西汉置,属桂阳郡。治所在今湖南临武县东十五里古城渡。《水经·溱水注》: “县侧临 (武)溪东,因曰临武。” 唐如意元年 (692) 改隆武县。神龙元年 (705) 复改临武县,属郴州。五代晋天福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