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拜寺口双塔

拜寺口双塔

在今宁夏贺兰县西北九十里贺兰山拜寺口北岗上。建于西夏时期。两塔东西对峙,相距80米,均为砖砌空心八角檐式塔,高40余米。东塔十三层,自二层以上每层每面影塑两个彩绘兽面,兽面之间彩绘日、月、云图案,造型瘦削。西塔十四层,外形比东塔粗壮,自二层以上各层每面正中有浅佛龛,龛内有影塑彩绘罗汉像和护法神像。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北贺兰山拜寺口内,与贺兰县交界处。两塔东西相对,相距100余米。东塔砖筑八角十三层,高约34米。塔身作密檐式,除第一层较高外,第二层以上檐与檐之间的高度骤然缩短,第十三层之上,置上仰莲瓣形刹座,上承托相轮。檐下每面有两个砖雕兽面,怒目圆睁,十分威猛。塔室为圆形,向南一面辟券门。塔内采用厚壁空心式木板楼层结构,原有木梯可以攀登。西塔砖筑十三层,外形和高度与东塔相似,除第一层外,其余各层塔身檐下每面正中有一浅龛,龛内塑一佛像,或坐或站,形态各异。龛左右饰以兽头,口含串珠。每层塔棱转折处,塑有佛像一尊,使塔壁面充满神秘庄严色彩。两塔之间,原建有佛寺,已废,塔和寺始建年代未见记载,但公元16世纪的宁夏地方志中引有安塞王朱秩炅的诗句:“文殊有殿存遗址,拜寺无僧话旧游。”1986年维修时于天宫中发现了绢画等文物,证实塔和寺始建于西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冶坊堡

    北宋熙宁五年(1072)改冶坊寨置,属秦州。在今甘肃清水县东北四十里黄门乡。金升为冶坊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改冶坊寨置,在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属秦州。金升为冶坊县。

  • 五垒山

    在今山东文登市南五十里。山下即五垒岛海口。《寰宇记》卷20文登县:“五垒山在县南五十里,其山南北成形(行)入海,如垒焉。”《方舆纪要》卷36称:五垒山“南北成行入海,宛如营垒”。

  • 建昌卫

    明洪武十五年 (1382) 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寻改属四川都司。二十五年(1392) 升为军民指挥使司。二十七年 (1394) 属四川行都司。《明史· 徐司马传》: 洪武二十五年(13

  • 鸦鹘山

    在今河北丰润县西北二十里。《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 鸦鹘山 “中有二石穴,俗呼孟家洞、赵家洞”。

  • 楼烦监

    唐初置,设监牧使,由岚州刺史领之。在今山西娄烦县。贞元十五年 (799) 别置监牧使。龙纪元年 (889),李克用表置为宪州。唐初楼烦监牧由岚州刺史兼领。贞元十五年(799年),杨钵为监牧使,遂专领监

  • 脚川州

    唐开元十七年 (729) 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汉源、石棉等县境。北宋以后废。

  • 隆兴寺

    在今河北正定县城内东门里街。始建于隋开皇六年 (586),名龙藏寺。唐改为龙兴寺。北宋开宝四年 (971) 扩建。清康熙年间改名隆兴寺。有天王殿、摩尼殿、戒台、慈氏阁、转轮藏阁、大悲阁、弥陀殿等。大悲

  • 候雨山

    在今陕西志丹县西一里。《方舆纪要》 卷57保安县 “九吾山” 条下: 候雨山 “旁有石室,天将雨,则此山烟雾四塞,人以为候”。

  • 杂瑜

    清初赏给西藏,宣统三年(1911)收回,设杂瑜委员,属四川省。1912年改置察隅县。

  • 亭州

    ①北周置,治所在资田郡盐水县 (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二百里清江北岸)。王仲荦 《北周地理志》 卷4引 《方舆胜览》: “后周置亭州,取都亭山为名。” 隋大业初改为庸州。②北周改南定州置,治所在蒙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