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旧县镇

旧县镇

①在今河北枣强县东三十四里前旧县村。隋唐及北宋时为枣强县治。金废为镇。

②即今河北盐山县西南旧县。旧属乐陵县,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③即今山西河曲县南旧县。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④一称县市镇。即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四十里新港镇。五代南唐繁昌县治此。明天顺初(1475)迁今繁昌县,遂改名旧县镇。《方舆纪要》卷27繁昌县:“县市镇在县西四十里,稍北即旧县治也。”

⑤清置,属桐庐县。即今浙江桐庐县西八里旧县镇。《清一统志·严州府》 “桐庐故城”条:“唐初置严州于此,今犹名为旧县。”隋仁寿二年(602)至唐开元二十六年(738)为桐庐县治。

⑥在今山东乐陵市西北三十里。唐移乐陵县于此。北宋熙宁二年(1069)以后徙废。明置旧县镇巡司。

⑦本名南谷镇。即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东阿镇南十五里旧县乡。北宋开宝二年(969)东阿县迁治于此。太平兴国二年(977)又迁治利仁镇(今大吉城), 自此称为旧县。

⑧在今河南叶县南二十八里旧县。秦置叶县于此。元初县徙治后,设巡司于此。

⑨即今河南嵩县西南四十八里旧县乡。唐、宋置伊阳县于此。元初废为镇。明、清置巡司。

⑩即今河南孟津县东旧县村。元为孟津县治。明嘉靖十四年(1535)孟津县徙治今老城。遂改为镇,于此设巡司。

(11)亦名旧县场。即今贵州贵定县西南四十里旧治镇。明时于此置贵定县。


(1)在北京市延庆县中部。面积110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旧县,人口 3110。唐末为缙山县治。元仁宗诞生于境内香水园,延祐三年(1316年)升县为龙庆州。治所迁至今延庆镇,遂名旧县。1953年设旧县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4年析设大柏老公社。1983年改设旧县乡。1995年置镇。主产玉米、小麦,并产苹果。畜牧业亦盛。有砖瓦、塑料制品、汽车维修等厂。八峪公路经村西。龙王庙内有千年古柏一株及明万历时立的万国同归碑。西部有龙庆峡风景区。(2)在山西省古县南部。面积174.3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旧县,人口 2200。原名古县,曾为县人民政府驻地,因与县名重名,改名旧县。1949年属安泽县五区。1953年设古县乡,1958年改公社。1971年划归古县,改旧县公社,1984年改镇。主产小麦、玉米,特产核桃、花椒等。境内野生动物、中药材、森林资源较丰富。有焦化、净水剂、罐头等厂。309国道经此。(3)在浙江省桐庐县中南部、分水江南岸。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 9000。镇人民政府驻旧县埠,人口 1900。隋仁寿二年(602年)至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为桐庐县治,故名。1941年改桐庐乡为旧县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3年置镇。产稻、毛竹、茶叶、淡水鱼。有皮革、服装、建材等厂。皮革业发达。公路通县城。(4)在安徽省太和县南部。面积81平方千米。人口6.7万。镇人民政府驻旧县集,人口 5360。因北宋设泰和县治于此,元大德八年(1304年)改“泰和”为“太和”,并移今县治,故得名旧县集。1948年置旧县镇,1958年改公社,1980年复置镇。1992年范庙、八里店、何庄三乡并入。有印刷机械、平板玻璃、皮革、皮鞋、家具、编织、挂毡等厂。羊毛毡为明、清以来传统产品。漯阜铁路、界蚌高速公路、105国道、308省道纵横境内。(5)在河南省嵩县西南部。面积147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旧县镇,人口 1930。唐先天二年(713年)起为伊阳县治,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年)废县,故名。1975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98年改镇。产中药材。矿产有黄金、萤石。有机械、砖瓦等厂。洛卢公路经此。古迹有明建城隍庙、歌舞楼。(6)在湖北省远安县中部。面积166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旧县,人口 2000。因东晋隆安年间至明成化四年(1468年)为远安县治,故名。1952年分属远安县第四、五、六区,1958年属城关公社。1961年属花林区。1975年分属旧县公社、城关镇。1980年由城关镇析置鹿苑公社。1987年设旧县镇,鹿苑公社部分并入。西部为中山区,向东逐步过渡为河谷坪地。沮河流经东部。主产稻、棉花、油料。盛产茶叶。有汽车修理、建材、粮食加工等厂。荷当公路经此。(7)在云南省马龙县西部。面积266.4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旧县,人口 3420。元在此置通泉县,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废通泉县入马龙。旧址则称旧县。清称通泉乡。1949年前称南区。1950年属马龙县马鸣区。1956年称旧乡。1958年属曲靖县曙光公社。1963年属马龙县,为旧县区。1966年复公社。1970年为红星公社。1984年为旧县区,1988年置镇。地处山区及小坝子。产稻、玉米、马铃薯、小麦、烤烟、茶叶等。有茶厂及农机站。公路北接贵昆公路。昆曲高速公路经此。(8)在重庆市铜梁县东部。面积62.16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旧县。人口 4580。镇因唐至元初为巴川县治,故名旧县。1930年置镇。1953年改旧县乡,1958年改旧县公社。1983年复乡,1986年建镇。主产稻、小麦、玉米、甘薯及蚕茧。特产柑橘。有采煤、水泥、轧钢、氮肥、造纸等厂。铜合公路经此。小安溪通木船。(9)在陕西省洛川县北部。面积187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旧县街,人口 3210。原古羌族俊蒙氏聚落,名俊蒙,讹为进蒙。隋初为洛川县治,清设进蒙镇,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县治迁凤栖镇后名旧县。1958年设旧县公社,1984年设镇。主产小麦、玉米、谷子,盛产苹果、烤烟、油菜籽。为县北部农贸集市。有公路通西包公路。有原县城城墙遗址及姚苌古寨之古堡等。


猜你喜欢

  • 裕民设治局

    又称察汗托海设治局。1940年由额敏县析置,驻察汗托海 (在今新疆裕民县西)。1944年升为裕民县。又称察汗托海设治局。1940年由额敏县析置,治察汗托海(今新疆裕民县西)。1944年升县。

  • 徐家汇 (匯) 天主堂

    在今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建。为罗马式教堂建筑,名圣依纳爵堂。坐西朝东。前有钟楼二座,高达50余米。在进深70米的大堂内有祭台十九座,可容二千五百人。为上海最大的天主堂。

  • 大阳渡

    即春秋时之茅津。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二十里黄河北岸太阳渡村附近。《清一统志·解州》:大阳渡“在平陆县(治今平陆西南二十里)南二里”。

  • 社头镇

    即今江苏金坛市西南五十里社头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金坛县记: “社头镇在城西南五十里。”在江苏省金坛市西南部、社头河两岸。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社头,人口 6500。社头旧时

  • 丹达山

    即今西藏边坝县南夏贡拉。为入藏第一险阻。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山川》:沙工拉山“一名丹达山,过丹达塘十五里,上山颇侧难行,俯临雪窖,西望峭壁摩空,中一小沟,蜿蜒而上,凛冽冰城,刺肌夺目,少有微风,断

  • 龙勒府

    隋大业十一年(615)于汉龙勒故城置,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破城子。唐武德二年(619)改置寿昌县。

  • 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

    俗称扎萨克旗。清雍正九年 (1731) 置,属内蒙古伊克昭盟。驻地即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南新街镇。1914年划归绥远特别区,1928年属绥远省。1949年依俗称改名扎萨克旗。旧旗名。清雍正九年(1731

  • 聂家口

    在今山东惠民县南五十里。《宋史·河渠一》: 大中祥符四年 (1011),“九月,棣州河决聂家口”。即此。

  • 苏示县

    亦作苏祁县。西汉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苏示县,汉末夷王及弟隗渠数背叛,以服诸种,张嶷先杀王。”西晋废。《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示读祗。”古

  • 古林沱

    亦作故陵沱。在今四川云阳县东高坪乡(故陵场)。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23云阳县:“按故陵者,即古陵陀也。郦道元以为旧郡治,今名旧县坝矣。”清李元《蜀水经》卷6:“南岸数小峰如陵,古林即故陵之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