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乖寨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方舆纪要》 卷70兴文县: 昔乖寨 “在县东,蛮寨也。……宣德二年,招抚昔乖等寨叛蛮。景泰初复叛,官军进讨,破其箐前昔乖等寨。成化三年大征,官军分五路同时俱进,焚破诸蛮寨,又进破大穴塘及昔乖、昧漏、天井洞诸寨,蛮贼以次就平”。
在今四川省兴文县兴文镇东。明宣德二年(1427年),招抚昔乖等寨;景泰初、成化三年(1467年)官军破昔乖等寨,皆即此。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方舆纪要》 卷70兴文县: 昔乖寨 “在县东,蛮寨也。……宣德二年,招抚昔乖等寨叛蛮。景泰初复叛,官军进讨,破其箐前昔乖等寨。成化三年大征,官军分五路同时俱进,焚破诸蛮寨,又进破大穴塘及昔乖、昧漏、天井洞诸寨,蛮贼以次就平”。
在今四川省兴文县兴文镇东。明宣德二年(1427年),招抚昔乖等寨;景泰初、成化三年(1467年)官军破昔乖等寨,皆即此。
①在今湖南浏阳市西三里。《方舆纪要》卷80浏阳县:龙津水“源出道吾山,经县西门外入浏水”。②在今广东海丰县东。《方舆纪要》卷103海丰县:龙津水在“县东七里。源出银瓶山,南流至小金笼山下,与赤岸、大小
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确山县西南三十五里任店。南朝宋末废。《水经·汝水注》:“溱水东南径朗陵县故城西。应劭曰: 西南有朗陵山,县以氏焉。”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南省确山县西南。属汝南郡。北魏改
即唐徕渠。在今宁夏北部黄河西岸。明嘉靖《宁夏新志》 卷1: 唐渠 “自汉渠口之西凿引黄河流,绕城西逶迤而北,余波亦入于河,延袤四百里。其支流陡口大小八百八处”。即“唐徕渠”。
即宁远卫中右千户所。在今辽宁兴城市西南四十里沙后所满族镇。《明史·地理志》 宁远卫:“西有小沙河中右千户所,辖东关驿至曹庄驿。”
春秋吴邑。即今安徽利辛县东南三十六里阚疃。《左传》: 昭公六年 (前536),“吴人败其师于房钟”。即此。
北宋置,属西安州绥戎堡。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后废。
北周改白水县置,属武都郡。治所在今甘肃武都县东北龙坝乡。唐属武州,贞观元年 (627)省入将利县。古县名。北周时降绥戎郡置,治今甘肃省陇南市北。属武都郡。唐贞观元年(627年)废。
即今西藏定结县东南定结。《清一统志·西藏》 藏地诸城:丁吉牙城“在日喀则城西南四百十里”。
在今四川西充县东。《寰宇记》卷86西充县:双图山“在县东十里”。《方舆纪要》卷68西充县:双图山“两峰相对,宛如图画”。
即长星沟。相当今河北曲阳县东孟良河。《方舆纪要》卷4曲阳县“恒水”条下载:“狄水在县东三里,亦发源恒山北谷,南流至定州,入滱水。相传宋将狄青曾治漕于此,因名。今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