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昭平县

昭平县

北宋宣和六年 (1124) 改龙平县置,属昭州。治所即今广西昭平县。《宋史· 兵志六》:昭州有昭平砦,县以砦名。南宋淳熙六年 (1179)复名龙平县。元属平乐府。明洪武十八年 (1385)省入平乐县,万历四年 (1576) 复置昭平县,属平乐府。民国初属广西桂林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桂江中游。属贺州市。面积3273平方千米。人口39.4万。辖8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昭平镇。以原昭州、龙平县各取一字为名,又以北宋置昭平砦得名。南朝宋置龙平县,治今址,属郁林郡。梁于龙平县置静州和梁寿郡、静慰郡。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废梁寿、静慰二郡,以龙平县属桂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静州,治龙平县,归化为州属县;九年废归化县。贞观八年(634年)改静州为富州;龙平县为州治。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富州,以龙平县改属昭州。宣和六年(1124年)改龙平县为昭平县。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复名龙平县。元大德五年(1301年)属平乐府。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撤龙平县入平乐县。万历四年(1576年)复置昭平县,属平乐府。清因之。1913年属漓江道,1914年属桂林道。1926年属广西省。1949年属平乐专区,1958年属梧州专区,1971年属梧州地区。1997年属贺州地区,2002年属贺州市。境内群山起伏,河谷深切,平地狭小。桂江、思勤江、富群江、桂花河等流经。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花生、木薯、烟叶为主。林产有松脂、松杉木材、八角、玉桂、沙田柚等。矿产有金、银、铅、锌、大理石、重晶石、白云石等。工业有造纸、木材加工、木器、水泥等及采矿(金)。有公路通贺州、钟山、蒙山等地。名胜古迹有文明阁、宝珠观、榕园、黄姚古镇、读书岩及五叠泉瀑布等。


猜你喜欢

  • 清远卫

    明置,属广东都司。治所在今广东清远市。《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 清远卫 “在县治东,洪武二十二年建”。

  • 三江墟

    ①即今广东新会市东南三江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新会县东南有三江墟。②即今广东三水市东北乐平镇南三江墟。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三水县东北有三江墟。

  • 黄金坝

    在今四川广元市南嘉陵江东岸黄龙乡。《舆地纪胜》 卷184利州: 黄金坝,“ 《图经》 云: 益昌县东南沿江有平田号黄金坝。故老相传谓州城基在此,即古晋寿城也”。集镇名。在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东北部、邗沟

  • 浪溪河

    即今广西融安县东北浪溪河。融江支流。《舆地纪胜》 卷114融州: 浪溪 “在融县东北”。《清一统志·柳州府》: 浪溪江 “在融县东北六十里。一发源永宁州高望山; 一发源义宁县大罗山,西流至县界。又宝江

  • 九尺铺

    即今四川彭州市东九尺镇。清光绪《彭县志》卷2:九尺铺“在南街仁凤里,距县东二十里,东南距濛阳场、竹瓦街俱二十里。雍正中设。由场东北出二里为新九尺铺,南出二里为老街子,今并废”。

  • 开宝监

    北宋建隆三年(962)为银冶,开宝五年(972)升为监,属凤州。在今甘肃两当县东。治平元年(1064)罢监官,属两当县。元丰六年(1083)废。北宋建隆三年(962年)置银冶,开宝五年(972年)升为

  • 科尔沁部

    明、清蒙古部名,明译好儿趁、尔嗔。嘉靖年间,成吉思汗弟哈撒儿的十四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 (明译魁猛可) 率部由呼伦贝尔移牧嫩江流域,号科尔沁(又称嫩科尔沁)。其后又南下兼并了福余卫。奎蒙克子博弟达喇 (

  • 洪雅县

    ①北周武帝时改齐乐县置,属齐通郡。治所在今四川丹棱县。《元和志》 卷32洪雅县: “县西有洪雅川,以名县。” 隋开皇十三年 (593) 改为丹棱县。②隋开皇十三年 (593) 置,属嘉州。治所即今四川

  • 北路中次旗

    即蒙古土谢图汗部中次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戈壁省阿尔山图西北。

  • 东沙河

    即今辽宁普兰店市东之沙河。《方舆纪要》卷37金州卫:东沙河“在卫东百里,下流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