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藤
即勐岭。今云南景洪市东北一百二十四里普文镇。《经世大典 · 招捕录》: 大德五年 (1301),“车里白衣、八里日等杀掠普腾、江尾二甸”。清置普藤土千总。
即勐岭。今云南景洪市东北一百二十四里普文镇。《经世大典 · 招捕录》: 大德五年 (1301),“车里白衣、八里日等杀掠普腾、江尾二甸”。清置普藤土千总。
唐建。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沣峪口南六里。为佛教律宗祖师道宣的道场。今院内正殿仍存。
亦作廊厦市。即今浙江余姚市西北朗霞镇。清光绪 《余姚县志》 卷1 《市肆》 有廊下市。
亦作通江地方,或称黑瞎子岛。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东抚远三角洲。民国魏声龢 《鸡林旧闻录》: “混同江东行,乌苏里江自南来,汇为曲尺形。而两江汇口之西、混同江南岸,又歧出一流,斜向东南,入于乌苏里之正流,
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1沅州“便溪砦”条下:“《志》云,州西南一里有西关渡, 明初置关于此。”设西关渡口巡司,后废。
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东阿镇西南三里。唐段成式 《酉阳杂俎》 卷14: “相传燕建平中,济南太守胡谘,于此山窟得白虎,因名焉。”
北宋置,属邕州左江道。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武德乡。元废。北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西北武德。后废。
一名钟城崴子。在今吉林龙井市东开山屯镇光昭村。旧属和龙县,隔图们江与朝鲜对境,为往来孔道,边塞要地。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3:图们江“又东北径光霁峪,马平岭河自西北来入之(光霁峪城西山也,通商分局在焉
北周保定四年(564)改梁绳州置,治所在广阳县(今四川茂汶县西北)。《寰宇记》卷78茂州:汶州“取汶水为名”。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北川、汶川诸县。隋开皇五年(585)改为蜀州。北周保定四年(564年)
亦名绥东城。即今黑龙江省绥滨县东北绥东镇。民国初置县佐,寻改置绥东设治局于此。
北宋时对西藏前藏地区的汉译称。吐蕃王朝(约629—842) 沿臧河 (今雅鲁藏布江) 南北两岸置乌如 (中央翼)、要如 (左翼)、叶如 (右翼)、如拉(分支翼) 等军政区域。吐蕃王朝灭亡后,原建置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