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汉城
唐吐蕃筑。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部或小金县东境。《资治通鉴》: 唐大历十二年 (777),“西川节度使崔宁奏大破吐蕃于望汉城”。胡三省注: “吐蕃筑城于西山以望蜀,因名望汉城。”
在今四川省理县东。唐大历十二年(777年),西川节度使崔宁破吐蕃于望汉城,即此。
唐吐蕃筑。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部或小金县东境。《资治通鉴》: 唐大历十二年 (777),“西川节度使崔宁奏大破吐蕃于望汉城”。胡三省注: “吐蕃筑城于西山以望蜀,因名望汉城。”
在今四川省理县东。唐大历十二年(777年),西川节度使崔宁破吐蕃于望汉城,即此。
明为海西西陆路站之一。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辽东志》 卷9海西西陆路有“寒寒寨” 站。
即今福建厦门市西嵩屿。《方舆纪要》 卷99漳州府海澄县 “云盖山” 条下: “南宋末少帝浮舟海上,遇诞辰,群臣构行殿,嵩呼行礼,故屿以嵩名。”明洪武二十一年 (1388) 移濠门巡司于此。1911年建
①北魏黄兴初置,属建昌郡。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市境。太和十五年(491)属彭城郡。武定五年(547)改属蕃郡。北齐省。《清一统志·兖州府二》 “永兴废县”下载:“又有故县城,在(滕)县东南一百二十里茱萸山
即今河南襄城县东北三十二里颍桥回族镇。《资治通鉴》: 唐建中四年 (783),哥舒曜进兵讨李希烈,“曜至颍桥,遇大雨”。即此。北宋置镇。在今河南省襄城县东北颍桥回族镇。《资治通鉴》:唐建中四年(783
唐开元十七年(729)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甘洛县境。北宋以后废。
在今越南西北部黄连山省境。《明史·沐晟传》: 永乐四年 (1406),“大发兵讨交阯,拜晟征夷左副将军……遂由蒙自径野蒲斩木通道,夺猛烈、掤华诸关隘。舁舟夜出洮水,渡富良江”。《方舆纪要》 卷112安
一作穆册镇关。即今河南宜阳县西南七十里穆册关。明置巡司于此。
即今浙江临海市东南灵江北岸涌泉镇。民国 《临海县志》 卷4: 涌泉市 “在县东南六十里”。
在今湖北南漳县东南武安镇东。《方舆纪要》卷79南漳县“七里滩镇”条下:“县东五十里又有方家堰巡司。”在今湖北省南漳县东南。明、清置巡检司于此。
元至元二十六年 (1289) 置,属武定路。治所在今云南武定县西南十里旧州。明属武定府,隆庆四年 (1570) 徙州为府附郭,治所即今武定县。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废。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