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春秋晋地。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七十余里。黄河至此折而东流,故名。《水经· 河水注》引 《竹书纪年》: 晋惠公十五年 (前636),秦穆公率师送公子重耳,涉自河曲”; 《春秋》: 文公十二年 (前615
清光绪三十年 (1904) 置,属苏州府。治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洞庭西山之后堡。宣统三年 (1911) 并入太湖厅。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分太湖厅置,治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洞庭西山后堡。191
清置,属永济县。即今山西永济市北十八里栲栳镇。在山西省永济市西北部。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栲栳,人口3000。此地编织的栲栳(系竹或柳编织的盛器,俗称笆斗)技术精良,远销四方,因以
北宋乾德五年(967)废丹山县置,属盘石县。在今四川资阳市东八十里丹山镇。有唐建砖塔,唐、宋时摩岩造像及唐咸通十四年题记。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东部。面积124平方千米。人口6.6万。镇人民政府驻丹山,
明置,属达州。在今四川达县东南亭子镇。明正德 《夔州府志》 卷2: 亭子铺在 “ (达) 县东四十五里”。白莲教首领徐添德是亭子铺人,清嘉庆初在此举行反清起义。
1927年置,属云南普洱道。治所即今云南景洪市东北一百二十四里普文镇。傣语 “普文” 意为居住在南滕河流域的蒲人。1930年废入思茅县。旧县名。1927年由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第七区改置,治普文(今云南景
1914年依前岳常澧道改置,属湖南省。治常德县 (今湖南常德市)。辖境约当今湖南洞庭湖流域及平江、石门、慈利、张家界、桃源5市县。1916年裁撤。1914年6月依清末岳常澧道区域置,治常德县(今湖南常
明嘉靖六年 (1527) 置,属灵州守御千户所。即今宁夏吴忠市西南金积镇。清同治间,回民马化隆、白彦虎据此反清。同治十一年 (1872),清政府将回民起义镇压下去之后,于此置宁灵厅。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在今四川汶川县境。《新唐书·吐蕃传》:贞元十六年(800),“韦皋拔末恭、顒二城”, 即此。在今四川省汶川县一带。《新唐书·吐蕃传》:贞元十六年(800年)“韦皋拔末恭、颙二城”,即此。
即中国长春铁路的简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对中东铁路满洲里至绥芬河及南满铁路从哈尔滨至大连的干线的合称。全长2400余公里,由中苏共管。1952年全权交回中国。即“中国长春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