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桥上桥

桥上桥

原名赤水桥。在今陕西华县西赤水河上。桥身全部以花岗石条砌筑,下桥为七孔拱形石桥,上桥为九孔拱形石桥。据清光绪 《三续华州志》 载: 下桥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 (1660),竣工于康熙六年(1667)。后因山洪暴发,河床淤高,桥眼堵塞,遂于道光十二年 (1832) 又在原桥之上叠建一座九孔石拱桥,从而形成了桥上桥的奇观。


在陕西省华县赤水镇西的赤水河上。桥为东西走向,桥面宽5米,长70米。桥身以花岗石条砌筑,下桥为7孔拱形石桥;上桥为9孔拱形石桥,在第2孔至第8孔桥拱上方正中,各有一石雕龙头,桥北有石雕龙尾。《三续华州志》载:“下桥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竣工于康熙六年(1667年)。”后山洪暴发,河床淤高,桥眼堵塞,遂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于原桥上叠建九孔石拱桥,从而形成桥上桥奇观。

桥 上 桥


猜你喜欢

  • 箕谷

    ①又名谷水。在今安徽萧县西北。《水经注·获水》: “ (冒) 山有箕谷,谷水北流注获,世谓之西流水。”②在今陕西汉中市北。《后汉书·冯异传》: 建武四年 (28),“公孙述遣将程焉,将数万人就吕鲔出屯

  • 玉树县

    1931年置,属青海省。治所在结古(今青海玉树县)。在青海省南部、通天河畔,邻西藏自治区。属玉树藏族自治州。面积1.35万平方千米。人口8.2万。辖1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结古镇。县名与州名同出一源,

  • 下溠县

    西魏改㵐西县置,为唐州治。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唐县镇。隋开皇十六年(596)改置唐城县。古县名。西魏改㵐西县置,治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唐县镇。北周为下溠郡治。隋开皇十六年(

  • 宣水支线

    从河北宣化县经水磨房,至烟筒山铁矿区。长9.1公里。为京绥铁路 (今京包路) 支线。1918年建成。1922年被拆除。

  • 叶河

    即今中亚锡尔河。《大唐西域记》卷1:“赭时国周千余里,西临叶河”,即此。即“药杀水”。

  • 仁和盐场

    在今浙江余杭市南十八里乔司镇。《方舆纪要》卷90杭州府:汤镇“有仁和盐场”。产海盐。清初盐课司驻此,设盐场大使。民国时改为场知事。

  • 大塘墟

    ①即今广东三水市北大塘镇。清光绪《广州府志》卷69墟市:三水县有“大塘墟”。②即今广西北流县西北新圩镇大塘村。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北流县图:西北有大塘墟。

  • 朵的河

    在今甘肃夏河县西部。《明一统志》卷37洮州卫:朵的河“在卫城西三百里。源出于川撒儿朵的族,南流入洮河”。

  • 益都路

    元改益都府置,属中书省。治所在益都县(今山东青州市)。辖境相当今山东博兴、蒙阴、滕州以东,枣庄、郯城以北,昌邑、胶州、即墨以西、以南地区。明洪武初改青州府。元以益都府改置,治益都县(今山东青州市),属

  • 全县

    1912年改全州置,属广西桂林道。治所即今广西全州县。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9年改为全州县。旧县名。1912年改全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全州镇。1959年改名全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