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洞
在今辽宁朝阳县南双庙乡三官营子村西八不伦沟里。清 《塔子沟纪略》 卷6载: 槐树洞“洞在尺不袋沟山凹之上,东距锦州松岭门八十三里,北距三座塔六十里。沟内先多枣树,蒙古以枣为尺不嘎袋,遂名其沟为尺不嘎袋稿儿,民人译为尺不袋沟。其洞高二丈,宽五尺,进深四丈。崆峒峻峭,四面玲珑,中有石胎释迦佛像。康熙五十六年僧人寂坤来居此洞,以洞前有槐树数株,遂名槐树洞。洞顶有旧塔一座,洞下有水泉,围圆三尺,洞五寸,自北流至东南里许之外入于地”。槐树洞周围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溪水潺潺,为游览胜地。
在今辽宁朝阳县南双庙乡三官营子村西八不伦沟里。清 《塔子沟纪略》 卷6载: 槐树洞“洞在尺不袋沟山凹之上,东距锦州松岭门八十三里,北距三座塔六十里。沟内先多枣树,蒙古以枣为尺不嘎袋,遂名其沟为尺不嘎袋稿儿,民人译为尺不袋沟。其洞高二丈,宽五尺,进深四丈。崆峒峻峭,四面玲珑,中有石胎释迦佛像。康熙五十六年僧人寂坤来居此洞,以洞前有槐树数株,遂名槐树洞。洞顶有旧塔一座,洞下有水泉,围圆三尺,洞五寸,自北流至东南里许之外入于地”。槐树洞周围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溪水潺潺,为游览胜地。
北周置,属龙涸郡。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北。隋属同昌郡。唐废。
北周保定元年(561)置,属同和郡。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东北文斗乡。宣政元年(578)改名和政县。古县名。北周保定元年(561年)置,治今甘肃省岷县东北。属同和郡。宣政元年(578年)改为和政县。
在今上海市青浦县东。《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青浦县:沙冈塘“南绝黄浦,至捍海塘,涨入淞江,西达盘龙汇”。
又作纳默尔河。即今黑龙江省讷河市南讷谟尔河。《清一统志·黑龙江》:纳穆尔河“在墨尔根城南一百六十里。源出东南兴安岭。西流入嫩江”。
北魏在悦跋城 (又称代来城) 所建行宫。在今内蒙古东胜市西泊江海子乡大成梁古城。《魏书· 太祖纪》: 登国六年 (391) “起河南宫”。
亦作告平城。在今陕西华阴市西三十里敷水之西。《晋书·刘沈传》: “ (河间王) 颙时顿于郑县之高平亭。” 即此。《魏书·地形志》: 敷西县有“高平城”。在今陕西省华县东。北魏时属敷西县。
即 《通典》 之匹播城。在今西藏穷结县。《新唐书·地理志》 鄯州鄯城: “乃渡臧河,经佛堂百八十里至勃令驿鸿胪馆,至赞普牙帐。”即“跋布川”。
即今吉林集安市西北一百六十里小苇沙河村。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10奉天省矿产表:辑安县“小苇沙河,煤(矿)”。
即今甘肃武山县东大南河。《水经·渭水注》:“关城川水出南,安城谷水出北,两川参差注渭水。”
明洪武二年 (1369) 置于宜兴州,后属大宁都司。治所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十五里小城子。次年改为宜兴守御千户所。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治宜兴州(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属永平府。三年改为宜兴千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