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山卡伦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北额尔古纳河南岸永安山村。民国《黑龙江志稿》卷4《地理志·山川》 室韦县:永安山在“县北四百六十里,一峰中出,群山环抱,其北为永安喀伦”。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北额尔古纳河南岸永安山村。民国《黑龙江志稿》卷4《地理志·山川》 室韦县:永安山在“县北四百六十里,一峰中出,群山环抱,其北为永安喀伦”。
唐上元二年(761)改江宁县置,属润州。治所即今江苏南京市。以年号为名。光启三年(887)为升州治。五代吴天祐十四年(917)又分上元县地置江宁县。自此与江宁县同城而治,同为升州治。武义二年(920)
又作哑齐、大亚齐。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亚齐特区一带(一名哥打拉夜)。元汪大渊《岛夷志略》“重迦罗”条译作亚崎。
三国魏改沓氏县置,属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镇东南。西晋废。古县名。三国魏改沓氏县置,治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东南大岭屯古城。属辽东郡。《三国志·魏志·齐王芳纪》:景初三年(239年),“以辽东东
①古都邑名。故址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或说即夏县西北东下冯遗址。相传夏禹建都于此。春秋时属晋。《史记·夏本纪》:“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集解》引皇甫谧
①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北仙台山。《尚书·禹贡》: “夹右碣石入于河。” 秦始皇、汉武帝皆曾东巡至此登临观海。东汉建安十二年(207) 曹操用兵乌桓过此,作 《观沧海》 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即噶大克。今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东南噶尔雅沙。清《西藏图考》卷2:“阿里宗城一名堆噶尔,今为边商总汇之区。”清康熙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吉隆县西北阿里宗。
亦作琵琶所。在今湖南江永县东南四十里枇杷所。明洪武二十九年 (1396) 置,属宁远卫。清初改设巡司,乾隆二十九年 (1764) 移于东安县东南石期市。在今湖南省江永县东南琵琶所。明洪武十四年(138
即今广东台山市。《明史·地理志》新宁县:“弘治十一年以新会县德行都之上坑蓢置,析文章等五都地益之。”
又名罗水。在今广东博罗县西。《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博罗县: 罗阳溪在 “县西六十里。源出罗浮山西双髻峰下,亦曰罗水。罗浮诸峰之水,皆会于此,东南流入于龙川江”。
在今江西赣县南。《方舆纪要》卷87赣州府赣县:下窑隘“在府南。《志》云,府南又有文潭隘,俱路出信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