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镇
一名汉皋。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城区。明置巡司于此。为中国四大镇之一。清分置仁义、礼智两巡司。移汉阳府同知驻此。咸丰八年(1858)中英《天津条约》开为商埠。
古镇名。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明嘉靖中渐成聚落。清咸丰八年(1858年)辟为商埠。工商云集,街市蔓延,与朱仙、景德、佛山并称为四大名镇。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置夏口厅。1912年改为夏口县。1926年改为汉口市。
一名汉皋。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城区。明置巡司于此。为中国四大镇之一。清分置仁义、礼智两巡司。移汉阳府同知驻此。咸丰八年(1858)中英《天津条约》开为商埠。
古镇名。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明嘉靖中渐成聚落。清咸丰八年(1858年)辟为商埠。工商云集,街市蔓延,与朱仙、景德、佛山并称为四大名镇。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置夏口厅。1912年改为夏口县。1926年改为汉口市。
在今安徽利辛县东北三十二里。《方舆纪要》卷21寿州蒙城县:蒙城县“北魏置蒙县……东魏置蒙郡。后齐废郡。寻复为郡治。隋初郡废,复并县入涡阳。俗谓之旧城”。
六朝时宫苑名。三国吴建,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山南,古台城西南。《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赤乌十年(247),“二月,权适南宫。三月,改作太初宫,诸将及州郡皆义作”。唐许嵩《建康实录》卷2:赤乌十一年
即今广东高要市东宋隆河。《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高要县:宋崇水在“府东南九十里。西北流,至府南(东)二十五里宋崇渡口入大江。有鸬鹚峡水注焉,本名宋隆,以故郡为名。唐讳隆曰崇。《志》云:鸬鹚峡水源出高
①即今安徽阜南县东北四十里铺乡。清初为阜阳至颍上驿站。②即今陕西绥德县北四十里铺镇。清光绪《绥德州志》卷2:四十里铺“在城北,即宋时开光堡”。
唐武德元年 (618) 分高陵县置,属雍州。治所在今陕西高陵县西南。贞观元年 (627) 省入高陵县。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属雍州。贞观元年(627年)废。
即芦芽山。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寰宇记》卷50宁化军:芦衙尖山“在军界”。即此。
即铁北县。治任庄(在今山西平遥县北)。
元至元二十二年 (1285) 于茫布部置茫部路军民总管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镇雄县北四十里芒部镇。辖境约当今云南镇雄、威信、彝良等县地。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为茫部府。
在今西藏类乌齐县东北,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清《西藏图考》卷5:尼牙木查族“百长一员,住牧朱特地方”。朱特今名珠托。
又名王家巷。即今江西进贤县东南三十里下埠集乡。清同治《南昌府志》卷4有下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