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池阳县

池阳县

①西汉惠帝四年(前191)置,属左冯翊。治所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二里,俗名迎冬城。《汉书·地理志》 池阳县注引应劭曰:“在池水之阳。”因名。汉建池阳宫于此。西晋属扶风国。北魏为咸阳郡治。北周建德中废。

②南朝宋置,属新野郡。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附近。

③唐武德四年(621)改三原县置,属京兆府。治所在今陕西三原县西北清水峪南。六年(623)改名华池县。贞观元年(627)复名池阳县,移治今泾阳县北云阳镇。八年(634)废。

④唐贞观元年(627)改云阳县置,属雍州。治所即今陕西泾阳县北云阳镇。八年(634)复为云阳县。

⑤唐贞观三年(629)置,属燕州。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西北。七年(633)改为承恩县。


古县名。(1)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置,治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以在池水之阳得名。属左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属左冯翊。境内有池阳宫。东汉永初五年(111年)曾徙北地郡寄治于此。西晋为扶风国治。北魏移治今泾阳县,为咸阳郡治。北周建德中废入泾阳县。(2)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三原县置,治今陕西省三原县北清水峪南。属京兆府。六年改名华池县。


猜你喜欢

  • 南头村

    即今山西古交市西南南头。1941—1945年晋绥边区置交东县治此。

  • 云南殖边督办公署

    1929年11月云南省政府在废道后成立第一(滇西)和第二(滇南)两殖边督办公署。1930年9月省府将公署暂行章程及设立理由转请内政部查办,并转行政院及国民政府,当时中央政治会议议决“暂准执行”。该公署

  • 破多吐水

    亦作婆多吐水。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东与宾县交界处之蜚克图河。《金史·世纪》: “世祖乃以偏师涉舍很水,……明日,大雾晦冥,失道,至婆多吐水乃觉。”

  • 四角屿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东距风柜尾约350米。郑氏时曾筑有炮台。清高拱乾《台湾府志》卷1:四角屿“其形正方为名”。

  • 倭尔齐噶珊

    亦名窝儿七。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东岸切尔内角附近。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 《皇舆全览图》: 黑龙江下游东岸有“窝儿七噶山”。后属三姓副都统。光绪 《吉林通志》卷17: 混同江南岸,东

  • 朶甘卫都指挥使司

    明洪武六年(1373)置,属西安行都司。治所在灵藏(在今四川德格县西北俄支)。辖境相当今四川大渡河上游以西,至西藏昌都地区及青海南部地区。清改为林葱安抚司。

  • 安庆道

    1914年6月由安广滁和道改置,属安徽省。治怀宁县(今安徽安庆市)。辖境约当今安徽长江以西,岳西、舒城、合肥、肥东、肥西、滁州、全椒、来安以东地区。同年10月,今滁州、全椒、来安划归淮泗道,金寨、六安

  • 小纹溪

    亦作小汶溪。在今云南绥江县东。《明史·地理志》 平夷长官司:“南有马湖江,又南有大汶溪,东有小汶溪,俱流合焉。”

  • 鮀浦镇

    即今广东汕头市西北鮀浦镇。《舆地纪胜》 卷100潮州: 鮀浦 “去州八十里”。《方舆纪要》 卷103潮州府澄海县: 鮀浦镇 “在县西南,有巡司,洪武三年置,本属揭阳县。嘉靖三十七年,倭犯鮀浦,又攻蓬洲

  • 平邑县

    ①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县东。东汉初废。②东魏天平二年(535)析元城县置,属魏尹。治所在今河南南乐县东北八里平邑村。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魏州。大业初废。③1944年山东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