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沁州

沁州

①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沁源县(今山西沁源县)。《元和志》卷13:“因州东沁水为名。”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沁州,天宝元年(742)改为阳城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沁州。辖境相当今山西沁源县及安泽县北部地区。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废。

②金天会六年(1128)改威胜军置,治所在铜鞮县(今山西沁县)。辖境相当今山西沁源、沁县、武乡等县地。元属晋宁路。明、清以州直隶山西。1912年改为沁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沁源县(今属山西)。大业初省。唐武德元年(618年)又改义宁郡置沁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沁源县及安泽县北部地。天宝元年(742年)改置为阳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沁州。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省入威胜军。金天会六年(1128年)复升威胜军为沁州,治铜鞮县(今山西沁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沁源、沁县及武乡等县地。1912年降为沁县。


猜你喜欢

  • 林家店

    ①即林家甸。今黑龙江省林甸县。②亦名林扒镇。即今河南邓州市西南林扒镇。清乾隆 《邓州志》 卷5 《集镇》: 林家店 “在州西南五十里。有集”。

  • 清流驿

    北宋置,属宁化县。即今福建清流县治。元符元年 (1098) 于此置清流县。北宋置,在今福建省清流县。后废。

  • 杨梅墟

    ①即今福建霞浦县西杨梅岭。《方舆纪要》卷96福宁州“池家岭”条下:“《志》云,州西有杨梅岭,产杨梅。宋开禧中,僧砌岭路, 自岭而下,东抵九里亭,西抵十八溪。嘉靖十六年,令杨志用石甃砌,悉平荦角,亦名杨

  • 奇山千户所

    明洪武三十一年 (1398) 置,属登州卫。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奇山所。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置,治今山东省烟台市南。属山东都司。清省为奇山社。

  • 定辽卫

    明初置,属辽东都司。治辽阳 (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后分中、左、右、前、后五卫。中卫,洪武十七年 (1384) 置,治辽阳城东南隅,左、右卫,洪武六年以千户所升置。前卫,洪武八年置,治辽阳城东北隅。后卫

  • 洛容驿

    明置,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南雒容镇东。《方舆纪要》 卷109洛容县: 洛容驿 “在县东”。

  • 宛县

    秦置,为南阳郡治。治所即今河南南阳市。西晋为南阳国治。南朝宋为南阳郡治。北周与上陌县合并改为上宛县。古县名。秦昭襄王置,治今河南省南阳市。北周改名上宛县。战国时为楚著名产铁地。秦以后历为南阳郡治所。汉

  • 高吴桥

    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北三十里。跨洸水。《方舆纪要》 卷32嵫阳县: 高吴桥“ 《志》 云: 泗水经杏林闸,稍北为高吴桥,河即洸水也。汶水经宁阳县之堽城坝,分流为洸水,西南流入界,至高吴桥,又西南历济宁州城

  • 黑黑子将杆 (桿)

    在今新疆叶城县东南叶尔羌河东岸黑恰道班。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9: “可卡提达坂山口……又十里至黑黑子将杆,柴足草缺。”

  • 阳石县

    西汉置,属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莱州市南。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莱州市南。属东莱郡。东汉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