沬
即妹。殷邑名。今河南淇县城。《诗经· 鄘风·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西周初武庚及卫国相继都此。
即妹。殷邑名。今河南淇县城。《诗经· 鄘风·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西周初武庚及卫国相继都此。
即白河。在今北京市东北部。《辽史·地理志》 顺州:“有温榆河、白遂河。”
即古五渡水。在今河北承德县境内。《清一统志·承德府二》:老牛河“在府东。西南流径四沟、五沟、六沟,至下城板入滦河”。
春秋时小国。群舒之一。偃姓。在今安徽舒城县至庐江县东古龙舒城之间。《左传》: 文公十四年(前613),“楚庄王立,子孔、潘崇将袭群舒,使公子燮与子仪守,而伐舒蓼”。古国名。西周、春秋群舒之一。偃姓。在
亦作摩琳莫勒恩河、摩琳河。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拉林河支流牤牛河。《清史稿·地理志》 五常府: “东南摩琳莫勒恩河出,右合冲河、香水、大小泥,左小黑、取才、条了、藤子河,径五常堡来会,为拉林河。”
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宋敏求《长安志》卷16蓝田县:“玉谿馆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入商州路,俗曰硙子平。”
在今福建连城县西北。《方舆纪要》卷98连城县:“杨梅滩在县西北六十里。其水出长汀县,合虎忙岭诸水,滩流险厄。上多杨梅,因名。下流入于文溪。”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隅。《方舆纪要》卷17延庆州:玉液泉“在州城西南,元时取以造酒,因名。其水西流入清水河”。
秦岭中川谷名。在今陕西长安县南子午谷中。《汉书·高帝纪》: 高帝元年 (前206) 夏四月,“从杜南入蚀中”。颜师古注引如淳曰: “蚀,入汉中道川谷名。”即子午道。自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南穿秦岭
在今越南东北部广宁省鸿基沿海一带。《安南弃守本末》:永乐五年(1407)于“同安县之同安海口”设巡司。
①即今北京市丰台东二十二里海慧寺。明嘉靖十四年 (1535) 建。清 《日下旧闻考》 卷90:“海会寺,穆宗受釐之地。万历增修,极其宏丽,今则零落无存矣。”②在今山西阳城县东三十里大桥村。《清一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