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梓镇
即今湖北钟祥市东北洋梓镇。民国 《湖北通志》 卷33 《乡镇》: “洋梓镇,在 (钟祥县) 城东北二十七里。”
在湖北省钟祥市中北部。面积403平方千米。人口5.7万。原此地多梓树,洋者广也,故名。镇人民政府驻洋梓,人口6800。1951年为第一区,1955年为洋梓区。1958年设洋梓公社,1984年设镇。2001年中山镇并入。敖水流经镇境。主产稻,兼种棉花、油菜籽。有钢板弹簧、酿酒、副食品加工、水泥等厂。钟随公路经此。
即今湖北钟祥市东北洋梓镇。民国 《湖北通志》 卷33 《乡镇》: “洋梓镇,在 (钟祥县) 城东北二十七里。”
在湖北省钟祥市中北部。面积403平方千米。人口5.7万。原此地多梓树,洋者广也,故名。镇人民政府驻洋梓,人口6800。1951年为第一区,1955年为洋梓区。1958年设洋梓公社,1984年设镇。2001年中山镇并入。敖水流经镇境。主产稻,兼种棉花、油菜籽。有钢板弹簧、酿酒、副食品加工、水泥等厂。钟随公路经此。
东魏天平元年(534)析成皋县置,为北豫州及成皋郡治。治所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北。北齐废。
在今安徽休宁县西七十里桐子溪入率水口,古为率水竹筏航运起点。《方舆纪要》卷28休宁县“蓝渡桥”条下:“元置江潭务于河村溪口,即今县西七十里之江潭也。明置黄竹岭巡司于此。”
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四里。《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三年 (956),克扬州,“孟俊进攻扬州,屯于蜀冈,韩令坤弃扬州走”。胡三省注: “蜀冈在扬州城西。扬州城在蜀冈东南,城之东、南、北皆平地,沟浍交贯,
又名白亭海、小阔端海子。蒙古名哈拉(喇) 脑尔。在今内蒙古阿拉善旗西克头 (大) 湖村北与甘肃民勤县马王庙村东北之干湖盆。《清一统志·阿拉善厄鲁特》: 谷水 “即三岔河。自河州府城东东北流,经镇番县东
在今河北滦县西。《明一统志》 卷1顺天府: 朝月山 “在丰润县东八十里。两峰特起,状如偃月。山阴又为石坑冈”。
①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 改富世县置,属泸州。治所在今四川富顺县。唐杜佑 《通典》 卷175: “富义,有富义盐井,因以为名。” 北宋乾德四年 (966) 升为富义监。②辽改义丰县置,属庆州。治所
南朝梁置,治所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沔城镇。西魏置建兴县,为郡治。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沔州复置,治所在沔阳县(今仙桃市西南沔城镇)。辖境约当今湖北仙桃、洪湖、天门、监利等市县及武汉市蔡甸区。唐武德初改为
1935年置,属河北省。治所即今河北黄骅县。1937年改设新海县。1937年由沧县、盐山二县析置,治韩村(今河北黄骅市城关镇)。1945年为纪念黄骅烈士改名黄骅县。
即霸桥。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郊灞桥稍西北处。《开元天宝遗事》 卷下: “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时人呼之销魂桥。”
在今新疆拜城县西南温巴什乡。维吾尔语,十曰温,头曰巴什,谓十人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