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洛州

洛州

①十六国前燕建熙六年 (365) 置,治所在金墉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角)。前秦改为豫州。

②十六国前秦初置,治所在宜阳县 (今河南宜阳县西)。苻坚时移治陕县 (今河南陕县)。灭燕后,又移治丰阳县 (今陕西山阳县)。后废。

③北魏泰常八年 (423) 改豫州置,治所在金墉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角)。太和十七年(493) 移治洛阳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改为司州。东魏天平初复改为洛州。隋大业初移治河南县 (今河南洛阳市),改为河南郡。唐武德四年 (621) 又改为洛州。永淳初,辖境相当今河南济源市、温县以南,嵩县、及登封、禹州二市以北,洛宁、渑池等县以东,荥阳市汜水镇及新密市以西地。开元元年 (713) 改为河南府。

④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改荆州置,治所在上洛县 (今陕西商州市)。北周宣政元年 (578) 改为商州。


(1)前秦初置,治所在宜阳县(今河南宜阳县西)。寻移治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旧陕县),又移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后复徙丰阳县(今陕西山阳县)。后废。(2)北魏改司州置,治所在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太和中复名司州,并迁都于此。东魏又改洛州。隋废。(3)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以荆州改名,治上洛县(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商南、洛南等市县区域。北周改名商州。(4)唐初改河南郡置,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开元元年(713年)改为河南府。


猜你喜欢

  • 青岗坪

    即今陕西蓝田县东青坪。1946年7月当地解放后先后设蓝雒办事处、蓝雒县治此。

  • 东沽港

    即今河北廊坊市东南东沽港镇。《方舆纪要》卷11东安县:东沽港,“《志》云:自县西浑河分流而东,入武清县三角淀港。南有垂杨渡,下通河间府静海县”。

  • 媚川郡

    五代南汉置,属常乐州。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南。《舆地纪胜》 卷120廉州: 媚川郡,“ 《通略》 开宝五年载: 初刘在广南置媚川郡, 令人入海采珠,溺死者众,诏废之。今合浦县尚有媚川馆”

  • 那曲

    即喀喇乌苏。今西藏北部怒江上游。“那曲”,藏语意为黑河。藏语意为“诸水汇集之河”。又称热衣曲。雅砻江支流。在四川省西部,理塘县西北部与新龙县南部。源出理塘县城西北沙鲁里山中段的扎勒山北麓,东南流至正沟

  • 赵王陵

    在今河北邯郸县西北三陵乡。《清一统志·广平府》: 赵三王墓 “在邯郸县西北二十里,亦名三王陵。三王,惠文、孝成、悼襄也。俗呼为陵台。今其地即名为三陵村”。

  • 善化里

    即今台湾省台南县南善化镇。清康熙间蒋毓英 《台湾府志》 卷 1: 善化里 “离府治二十五里” (高拱乾 《台湾府志》 作 “离府治六十里”)。

  • 岑原丘

    即崟原丘。在今河南巩义市北。《方舆纪要》卷48作“岑原丘”。

  • 鄂陵湖

    一作鄂灵海。又名阿剌诺尔。在今青海玛多县西、扎陵湖以东。是黄河上源一大湖。黄河自西流入,从东北面流出。清齐召南 《水道提纲》 卷5:鄂灵海 “在查灵海东五十余里。周三百余里。形如匏瓜,西南广而东北狭。

  • 土尔扈特南中旗

    简称土南中旗。俗称永安札萨克旗。清雍正三年(1725)设,属土尔扈特部。旗府驻地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南,后迁今青海海晏县西北。

  • 白茅湾

    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北,东近桑落州。《资治通鉴》:南朝梁承圣元年(552),“陈霸先帅甲士三万,舟舰二千,自南江出湓口,会(王)僧辩于白茅湾”。即此。在今江西省九江市东北,东近桑落洲。《资治通鉴》:南朝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