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洪洞县

洪洞县

隋末改杨县置,属平阳郡。治所即今山西洪洞县。唐属晋州。《元和志》 卷12洪洞县: “因县北故洪洞镇为名。” 北宋属平阳府。元属晋宁路。明属平阳府。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南部。属临汾市。面积1853.9平方千米。人口72.6万。辖9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大槐树镇。因城南洪崖城北古洞得名。西周为杨侯国。春秋晋置杨氏县,治今县东南。西汉改为杨县,属河东郡。东汉因之。三国魏正始八年(247年)后属平阳郡。西晋因之,晋末废。北魏太平真君初置禽昌县,太和中移治今临汾市。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复置杨县。隋义宁元年(617年)改杨县为洪洞县(即今治),属临汾郡。《元和郡县志》:洪洞县“因县北故洪洞镇为名”。《山西省通志》:“县北五里有洪崖古洞,县以洞名。”唐属晋州。北宋属平阳府,熙宁五年(1072年)省赵城县入洪洞县;元丰三年(1080年)又复赵城县。金属平阳府。元洪洞县属晋宁路,赵城县属霍州。明并属平阳府。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赵城县改属霍州,洪洞县仍属平阳府。1914年洪洞、赵城二县俱属河东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1年属太岳区。1949年属临汾专区。1954年洪洞县、赵城县合并称洪赵县,属晋南专区。1958年洪赵县与霍汾县并称洪洞县。1959年霍汾县析出。1971年属临汾地区。2000年属临汾市。地处临汾盆地北部。汾河、洪安涧河、曲亭河、大洪峪河、三交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棉花为主。矿产有煤、铁、铝土、硫黄、石灰石、石膏、紫石等。工业有煤炭、电力、建材、化工、机械、焦化、化纤、陶瓷、酿酒、造纸、食品等。同蒲铁路和108、309国道经此。名胜古迹有广胜寺、明代监狱(俗称苏三监狱)、古大槐树、坊堆遗址、永一堡遗址等。


猜你喜欢

  • 酉水

    ①沅江支流。在今湖南省西部。源出湖北宣恩县境,西南流经四川西南隅,折而东流至湖南沅陵县入沅江。《汉书·地理志》 武陵郡充县:“酉阳山,酉水所出,南至沅陵入沅。”《水经·沅水注》:“酉水又东径沅陵县北…

  • 彰化县

    清雍正元年 (1723) 置,属台湾府。治所即今台湾省彰化县。取 “显彰皇化” 之意。光绪二十一年 (1895) 被日本侵占,后改设彰化市。1950年复设彰化县。在台湾省本岛西中部,西临台湾海峡。面积

  • 东清河郡

    南朝宋置,治所在般阳城(今山东淄川市西南淄川城)。北齐废。南朝宋刘裕置,北魏治盘阳城(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博山等区。北齐省。

  • 吉林省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吉林将军置,省会在吉林县(今吉林省吉林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以南, 吉林省长岭、四平、伊通、靖宇以东,乌苏里江瑚布图河以西,图门江以北地区。1945年析置松江省,并

  • 铜钵山

    ①在今福建漳州市北。明嘉靖 《龙溪县志》卷1: 铜钵山 “在县北二十一都。山势蜿蜒数里,内一峰中洼而外圆,其形如钵”,故名。②在今江西瑞金市西北。《舆地广记》 卷25虔州: 瑞金县 “有铜钵山”。《方

  • 宝顶山

    即宝鼎山。在今四川大足县东北三十里。山上有宝顶寺。在重庆市大足县城东北。山上多佛像石刻,风景幽丽。参见“宝顶山摩崖造像”。

  • 小五台山

    在今河北蔚县东、涿鹿县西南交界处。《清一统志·宣化府》 “倒刺山”条下:“又有小五台山,在(蔚)县东八十里。高四百余丈,周五里。山有五台,四时积雪不消。”在河北省蔚县、涿鹿县境内。为太行山系北支,由相

  • 九曜石

    即药洲。在今广东广州市教育路南方剧院水池内。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5:九曜石“在药洲旁,南汉主刘使罪人移自太湖灵壁浮海而至者。石凡九,高八九尺或丈余。嵌嵒峍兀,翠润玲珑,望之若崩云,既堕复屹。上多宋

  • 龙骧城

    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南四十里洛水南岸。《水经·洛水注》:“洛水又东径龙骧城北。龙骧将军王镇恶从刘公西入长安陆径所由,故城得其名。”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东晋龙骧将军王镇恶伐秦,进军至此。

  • 栎头镇

    北宋置,属汝阴县。在今安徽阜阳市西。《清一统志 ·颍州府一》: 栎头镇在 “州西六十里。今讹为栗头店”。古镇名。又称栗头店。宋置,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