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郡
东晋义熙七年 (411) 置,属徐州。治所在海陵县 (今江苏泰州市)。南朝宋徙治建陵县(今江苏新沂市南)。梁复移治海陵县。隋开皇初废。
东晋义熙七年(411年)置,治海陵县(今江苏泰州市),属徐州。南朝宋移治建陵县(今泰州市东北)。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泰州、海安、如皋、泰兴、泰县等市县地。梁还治海陵。隋开皇初废。
东晋义熙七年 (411) 置,属徐州。治所在海陵县 (今江苏泰州市)。南朝宋徙治建陵县(今江苏新沂市南)。梁复移治海陵县。隋开皇初废。
东晋义熙七年(411年)置,治海陵县(今江苏泰州市),属徐州。南朝宋移治建陵县(今泰州市东北)。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泰州、海安、如皋、泰兴、泰县等市县地。梁还治海陵。隋开皇初废。
一名巨里城。在今山东章丘市西龙山镇。汉武帝封城顷王子发为巨合侯。《水经·济水注》:巨合水“北径巨合故城西,耿弇之讨张步也,守巨里,即此城也”。即“巨里城”。
①在今江苏靖江市南十里,长江北岸炮台圩。长江自泰兴市东南而来,过此折向东北,形势险要,江面亦最窄。旧设有炮台防守,与江南岸江阴黄田港炮台遥相对应,相距仅六里余,为江路咽喉。②即今江苏南通市西长江滨之天
即今安徽宿松县东南长江滨之复兴镇。明、清小孤山巡司于此。
在今河南浚县西。《诗经·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唐杜佑《通典·州郡典》:卫县有“上宫台”。《寰宇记》卷56卫县:“南临淇水,有上宫台。”
在今陕西商州市西仙娥峰下。唐李白曾游此,作有《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在今陕西省商洛市西仙娥峰下。唐李白曾游此,作有《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
①亦作莋碓山。 俗名狮子山。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越绝书·吴地传》: “莋碓山,故为鹤阜山。禹游天下,引湖中柯山置之鹤阜,更名莋碓。”《吴地记》: “岝㟧山在吴县西十二里, 吴王僚葬此。
1929年析朝邑县东部黄河滩地于大庆关城置,属陕西省。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东五十五里朝邑镇东北平民乡。1934年迁黄河西岸堤浒村东。1950年撤销,并入朝邑县。1958年朝邑县地又并入大荔县。旧县名。1
清雍正六年(1728) 改雷波长官司置,属叙州府。治所即今四川雷波县。乾隆二十六年(1761) 改为雷波厅。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雷波长官司置,治今四川省雷波县。属叙州府。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南一百二十六里镇江关乡南。清改置平番营。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为侯国,后改县,属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温县东北二十里北平皋村。《汉书·地理志》 注引应劭曰:“以其在河之皋,处势平夷,故曰平皋。”东魏属武德郡。北齐废。古县名。本春秋晋邢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