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淮南郡

淮南郡

①三国魏黄初四年 (223) 改淮南国置,治所在寿春县 (今安徽寿县)。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巢湖、肥西以北,塘河以东,凤阳、滁州市以西地区。太和六年 (232) 为楚国,嘉平元年 (249)复为淮南郡。西晋辖境扩大,东南至大江。东晋太元中改为南梁郡。隋大业初又改寿州为淮南郡。唐武德三年 (620) 复为寿州。

②东晋成帝咸和初侨置,东晋末割丹阳郡之于湖、芜湖两县为境。属扬州,治于湖县 (在今安徽芜湖县西北王旭乡)。南朝宋属南豫州,旋属扬州。南齐复属南豫州。隋开皇九年 (589) 废。

③南齐侨置,属司州。治所在阁口县 (今河南桐柏县东南)。后废。

④西魏析南阳郡置,属顺州。治所在安化县 (今湖北随州市西北)。隋开皇初废。

⑤北周置,属南郢州。治所在东新蔡县 (今河南潢川县东北)。隋开皇初废。


(1)三国魏嘉平初改淮南国置,治寿春县(今安徽寿县)。属扬州。东晋太元中改名南梁郡。南朝宋又改淮南郡,旋复为南梁郡。隋大业间又改寿州为淮南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复为寿州。(2)东晋咸和初侨置于于湖(今安徽当涂县南),后割于湖、芜湖二县为实土。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当涂、芜湖、繁昌、南陵、铜陵等县地。隋废。


猜你喜欢

  • 柳絮泉

    在今山东济南城西趵突泉公园内。元于钦《齐乘》卷2 “大明湖” 条载历下名泉,有 “柳絮”泉。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8: “柳絮泉在金线泉东南角,泉沫纷翻,如絮飞舞。”

  • 白峰岭

    在今浙江东阳市东北。《方舆纪要》卷93东阳县“乌竹岭”条下:白峰岭“在县东北七十里。高三百丈,石栈萦纡,东通嵊县,嘉靖三十五年据险立寨,以防倭寇”。

  • 郴州路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郴阳县 (今湖南郴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南永兴县以南的耒水流域和宜章县地。明洪武初改为郴州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郴州置,治郴阳县(今湖南郴州市

  • 张桥驿

    即今安徽定远县南四十四里张桥镇。清《乾隆内府舆图》:定远县南有张桥驿。

  • 深末怛室韦

    在今俄罗斯境结雅河支流谢烈姆扎河一带。《隋书·室韦传》: “从钵室韦西南四日行,至深末怛室韦,因水为号也。冬月穴居,以避太阴之气。”

  • 通辽县

    1918年升通辽镇置,属奉天省洮昌道。治所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通辽市。1929年直属辽宁省。1945年划归辽北省。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1年析置通辽市。1958年撤销,并入通辽市。据《内蒙古

  • 当利县

    西汉置,属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莱州市西南三十六里。《史记·武帝纪》:“拜(栾)大为五利将军,……又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万斤,更名其邑曰当利。”东汉为侯国,后复为县。北魏改属长广郡。北齐省入掖县。唐武德

  • 团风镇

    北宋置,属黄冈县。即今湖北黄州市北四十里团风镇。《方舆纪要》卷76黄冈县:团风镇“亦曰团风口。滨江要地也。正德中,刘六等倡乱于阳逻驿及团风镇”。明、清置巡司于此。在湖北省团风县西南部、长江北岸。县人民

  • 西突厥

    北齐天统三年(567)土门可汗弟室点密西征,灭哒,败波斯, 自立为西面可汗。隋开皇二年(582)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西突厥统辖范围,据《新唐书·突厥传》:“始与东突厥分乌孙故地有之,东

  • 甘泉城

    ①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寰宇记》卷29下邽县:故甘泉城“在县(今渭南市北下吉镇)东南四十里。以此地水多咸苦,城中井泉美,遂名甘泉。亦谓之夏王城,俗传赫连勃勃所筑”。②在今甘肃会宁县东南。《方舆纪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