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又名清原。春秋时晋地。在今山西稷山县东南。《左传》: 宣公十三年 (前596),“秋,赤狄伐晋,及清”。杜预注: “清,一名清原。”

②春秋时齐地。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左传》:哀公十一年 (前484),“国书、高无邳帅师伐我,及清”。杜注: “齐地,济北卢县东有清亭。” 《方舆纪要》 卷31称 “以清水所经而名”。

③春秋时卫地。在今山东东阿县西南。《春秋》:隐公四年 (前719),“夏,公及宋公遇于清”。杜注“清,卫邑。济北东阿县有清亭”。

④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南。《左传》:成公十七年 (前574),齐 “使国胜告难于晋,待命于清”。即此。

⑤春秋时郑邑。在今河南中牟县西。《诗经·郑风·清人》: “清人在彭。” 即此。


古邑名。(1)春秋卫邑。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南东阿旧治西。《春秋》隐公四年(前719年):“公及宋公遇于清。”即此。(2)又名清原。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稷山县东南。《左传》宣公十三年(前596年):“赤狄伐晋,及清。”参见“清原”。(3)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左传》成公十七年(前574年):齐“使国胜告难于晋,待命于清”。(4)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南。《左传》哀公十一年(前484年):齐“帅师伐我,及清”,即此。(5)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南。


猜你喜欢

  • 绵 (緜) 虒道

    东汉改绵虒县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四十里绵虒镇。《水经·江水注》:江水 “又有湔水入焉,水出绵虒道,亦曰绵虒县之玉垒山”。西晋废。

  • 湘乡镇

    在今江西会昌县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会昌县: 湘乡镇在 “县南八十里。宋置巡司,明朝因之”。后废。

  • 马家巷

    即今福建同安县东南马巷镇。清时有通判驻此。

  • 余暨县

    西汉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浙江萧山市。三国吴太平二年(257)改为永兴县。古县名。本春秋吴王阖闾弟夫概封邑。汉置县,治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属会稽郡。三国吴初改名永兴县。

  • 矣波海

    即今云南蒙自县与个旧市间之大屯海。《方舆纪要》卷115蒙自县:矣波海“中多鱼虾海菜”。

  • 长寿店

    即今湖北钟祥市北五十四里长寿镇。民国《湖北通志》卷73 《兵事》:清同治二年(1863)八月,张总愚至“钟祥长寿店”。

  • 沙冈村

    在今广东开平市西南沙冈村。明置巡司于此。在今广东省开平市西南。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移巡检司治此。

  • 土桥河镇

    即今安徽无为县西南七十里土桥镇。明置巡司于此。

  • 博陵国

    西晋泰始初置,属冀州。治所在安平县(今河北安平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安平、深州、饶阳、安国等县市地。北魏改为博陵郡。西晋置,治安平县(今属河北)。属冀州。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安平、深州、饶阳、安国等县市地。

  • 南平长官司

    元置。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西北。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贵阳市西北。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