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湟水

湟水

①在今河南巩义市西。《续汉书 ·郡国志》:河南尹巩县 “有湟水”。《水经·洛水注》: “洛水又东,浊水注之。即古湟水也。”

②即洭水。今广东连州市东南连江。《汉书·西南夷传》: 元鼎五年 (前112) 秋,“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林,下湟水”,即此。

③又名洛都水、乐都水、西宁河。在今青海省东部,为黄河上游支流。源出今海晏县西北包呼图山,东南流经西宁市,至甘肃兰州市西达家川入黄河。长349公里。《汉书· 地理志》 金城郡临羌: “北则湟水所出,东至允吾入河。” 《清一统志 ·青海厄鲁特》 引 《册说》 曰: “西川河源出西塞外海夷部落,东流由石峡入境,至卫西北,受北川水。又东合南川河而经城北,名西宁河。又至卫东北受沙塘川水,又东南径碾伯堡名湟河,又东南接庄浪所界,合西大通河,又东合庄浪河,又东南至兰州西南入黄河。”


(1)古水名。(1)在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南。《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巩县有湟水。《水经注·洛水》:洛水又东,浊水注之,即湟水也。(2)即“洭水”。(2)今水名。黄河上游支流。在青海省东部。《汉书·地理志》:“北则湟水所出,东至允吾入河。”源出海晏县包呼图山,上源有南北两支,在海晏县境内汇合后始称湟水,东南流经西宁市,到甘肃省兰州市西达家川入黄河。长374千米,流域面积3.29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大通河等。上游河谷呈串珠状,下游宽阔。富水力资源和灌溉之利。沿河为青海省主要农业区。建有东大滩等水库。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多野生药材和野生动物。


猜你喜欢

  • 承筐

    春秋宋邑。在今河南睢县西三十里匡城乡。《春秋》: 文公十一年 (前616) 夏,“叔彭生会晋郤缺于承筐”。杜注: “宋地,在陈留襄邑县西。” 《战国策· 齐策二》: “犀首以梁为齐战于承匡而不胜。”

  • 托里中心区

    1949年由额敏县析置,治托里(今新疆托里县)。1953年改置托里县。1949年以额敏县托里区改置(县级)。治托里(今新疆托里县托里镇)。1953年撤销,改设托里县。

  • 天华殿

    北魏平城宫殿。在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太祖纪》 载:天兴二年(399),“秋七月,起天华殿”。十二月,“天华殿成”。

  • 六安卫

    明洪武初置,属直隶。治所在六安州(今安徽六安市)。后废。

  • 新容县

    隋大业元年 (605) 置,为农州治。治所在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江与蒲江合流处。三年(607) 为海阴郡治。后废。古县名。隋大业元年(605年)置,治今越南承天-顺化省广田县东。属海阴郡。后废。

  • 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相传尧初居此,故曰陶唐。西周为曹国都。春秋末属宋,战国属齐。地当经济、交通中心,为春秋、战国时著名的商业城市。《史记·范蠡传》 载: 范蠡 “之陶,为朱公”。世称陶朱公。又,《

  • 宁晋渠

    在今河北宁晋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 宁晋县:“西南有新渠,上元中,令程处默引洨水入城以溉田,经十余里,地用丰润,民食乃甘。”

  • 榜罗镇

    即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七十六里榜罗镇。1935年9月中共中央在俄界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后,率领由红一、三军团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继续北上,迅速突破腊子口天险,到达通渭县榜罗镇。党中央根据陕北红军和陕北

  • 巴燕戎格河

    亦作巴燕戎格渠。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中部。《清史稿·地理志》 西宁府:巴燕戎格厅“巴燕戎格河出小积石山东麓,纳厅境诸小水,南入黄河”。

  • 南宁市

    1946年8月核准由邕宁县城区及近郊析置,属广西省。市政府至1949年12月当地解放后始正式成立。治所即今广西南宁市。简称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区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99万平方千米(市辖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