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滑县

滑县

明洪武七年 (1374) 改滑州置,属大名府。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八里城关镇。清属卫辉府。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徙治道口镇 (今滑县)。属平原省。1952年还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北部。属安阳市。面积1814平方千米。人口124.7万。辖9镇、13乡。县人民政府驻道口镇。春秋曹邑,属卫国。秦置白马县(治今滑县县城东白马墙),以境内有白马山得名。汉因之。北魏徙治滑台(在今滑县县城东城关镇),为东郡治。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滑州,治白马县(即滑台城,今滑县县城东城关镇)。《元和郡县志》:滑州“取滑台为名”。《读史方舆纪要》引《元和郡县志》:“滑台城有三重,都城周二十里,相传卫灵公所筑,中小城谓之滑台。昔时滑氏为垒,后人增以为城,高坚峻险,临河有台,故曰滑台。”大业二年(606年)改名兖州。唐以后复为滑州治。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白马县入滑州;七年废州为滑县(治今城关镇),属直隶大名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属卫辉府。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前县治由滑台迁万集,1949年又迁治道口镇(今滑县县城),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属河南省濮阳专区,1954年属安阳专区,1969年属安阳地区,1983年属濮阳市,1986年改属安阳市。地处黄卫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金堤河及其支流柳青河、黄庄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芝麻为主。工业有机械、电力、纺织、造纸、印刷、面粉、食品、皮革等。106国道经过中部,新范、汤长公路在县城交会。名胜古迹有明福寺塔、瓦岗军点将台、大刘营遗址、三义寨遗址、古韦城、卫王城、滑台、滑伯墓、铁枪寺等。


猜你喜欢

  • 公庄水

    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南流至沐村入东江。《清一统志·惠州府》:公庄水“源出龙门县界,东南流入县境,又东南经周径山,两山相夹,水折而出,是曰公庄水,又东南入龙江”。

  • 砂山

    亦作沙山。在今江苏张家港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25常州府江阴县 “香山” 条: “砂山在县东四十七里。相传初本平地,晋宋间,江水泛涨,涌沙石成山。”

  • 啰?抹通城

    在今青海乐都县东三十里湟水北岸。《宋史·地理志》 乐州: 通湟砦,“故啰��抹通城,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吐蕃筑,在今青海省乐都县东南。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改通湟

  • 河南宫

    北魏在悦跋城 (又称代来城) 所建行宫。在今内蒙古东胜市西泊江海子乡大成梁古城。《魏书· 太祖纪》: 登国六年 (391) “起河南宫”。

  • 大桥头

    即十三都镇。在今广东兴宁市西北。明置巡司于此。

  • 西烟堡

    即今山西盂县西北烟镇。《清一统志·平定州》:西烟堡“在盂县西北七十里,路通忻、代二州”。

  • 罗悃亭

    即今贵州罗甸县西南罗悃镇。清爱必达《黔南识略》 卷3罗斛州判: “罗悃、床井、沟亭、逢亭、上隆、罗苏、赖石各亭,虽非膏壤,水旱皆可有收。”

  • 雷州府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雷州路置,属海北海南道。治所在海康县 (今广东雷州市)。次年属广东等处行中书省,九年 (1376) 属广东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广东雷州、湛江、遂溪、徐闻等市县地。清属广东省

  • 涑州

    唐渤海国置,治所在今吉林永吉县北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新唐书·渤海传》: “涑州以其近涑沫江”,故名。辖境约当今吉林省吉林市及永吉、舒兰等县市地。辽废。渤海国置,治今吉林省吉林市北乌拉街西土城子。辽废

  • 康郎山

    又名康山。在今江西余干县西北鄱阳湖中。《寰宇记》 卷107饶州余干县: 康郎山 “在县西北八十里鄱阳湖中。云康氏所居。又名抗浪山,谓能抗风涛也”。《明一统志》 卷50饶州府: 康郎山 “国初大兵与陈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