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灵鹫山

灵鹫山

①一名鹫峰山。在今福建福清市北。明王应山《闽都记》卷27福清县:鹫峰山“在县北隅,县治主山也。五代汉乾祐三年,有异禽来集,五色炳焕,或以为灵鹫也,故名”。

②在今江西广丰县东。《舆地纪胜》卷21信州:灵鹫山“在永丰县东三十五里。有光相洞,其深不可穷。有宝积院,张忠文公叔夜、嵇仲之墓在焉。寺之前有庙,以祀张公,赐额为旌忠”。《清一统志·广信府一》:灵鹫山“岩石秀润,树木环密。山下有洞曰光相。两崖崭然。其相望者曰古城山,一名将军山。山石崚嶒如雉堞”。

③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78荆门军:灵鹫山“旧有灵鹫寺。有穴曰龙洞,深五里,石台甚高,二三月间有声如钟鼓杂奏,笙篁间作,听者忘倦”。《方舆纪要》卷77荆门州“荆门山”条下:灵鹫山“在州北三十里,有龙洞,深五里。泉石甚胜”。

④在今广东韶关市北。《水经·溱水注》:“泷水又南历灵鹫山, 山本名虎群山,亦曰虎市山, 以虎多暴故也。晋义熙中,沙门释僧律,葺宇岩阿,猛虎远迹,盖律仁威所致, 因改曰灵鹫山。”《元和志》卷34曲江县:灵鹫山“在县北六里”。《舆地纪胜》卷90韶州:灵鹫山,“山似天竺灵鹫山,因名”。

⑤在今广西临桂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7义宁县:灵鹫山“峭拔高峻,瀑布悬流”。

⑥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郪江乡。《旧唐书·地理志》 遂州长江县:“旧治灵鹫山。上元二年,移治白桃川。”

⑦在今云南保山市西北八里。《清一统志·永昌府》 引《府志》:“高如宝盖,延袤七里余。山间产茶,香逾诸品。”


(1)即“灵山(2)(2)”。(2)即“点苍山”。


猜你喜欢

  • 帖坚古

    一作铁坚古、迭怯里古。在今蒙古国阿尔泰山与杭爱山之间扎布河流域。《元史·囊加歹传》:“武宗在潜邸,囊加歹尝从北征,与海都战于帖坚古。”

  • 南津

    ①在今广东四会市东南。明置巡司于此。《清一统志·肇庆府》: 南津巡司 “在四会县东南六十里。明洪武初置,在县东四十里黄冈村。十七年移治于此”。②红河下游支流。在今越南河北省西南。《宋书·杜慧度传》:

  • 崇武县

    唐长寿二年 (693) 改高唐县置,属博州。治所即今山东高唐县。神龙元年 (705) 复名高唐县。古县名。武周长寿二年(693年)改高唐县置,治今山东省高唐县。属博州。唐神龙元年(705年)复改名为高

  • 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安抚司

    无大德元年(1297)改庆远路置,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治所在宜山县(今广西宜州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宜州、忻城、河池、南丹、东兰、天峨、凤山、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及贵州荔波县地。明洪武三年(

  • 玉海楼

    在今浙江瑞安市区东北金带桥畔。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是清经学家、文字学家孙诒让的藏书楼。原有藏书八九万卷,以多名家批校本,孙衣言、孙诒让父子手批手校本、瓯郡乡土文献而著称。孙氏亡故,藏书多散失

  • 巴丘山

    即巴陵山。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隅。《水经》:湘水“又北至巴丘山入于江”。《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裴松之注:“瑜欲取蜀,还江陵治严,所卒之处,应在今之江陵,与前所镇

  • 抱子山

    在今广西灌阳县北。《方舆纪要》 卷107灌阳县: 抱子山 “在县北五十里。山势重叠,如褓抱然。其相接者曰七星山”。

  • 带溪砦

    北宋置,属思恩县。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宋史· 地理志》 思恩县: 熙宁八年(1075) “徙治带溪砦”。大观元年 (1107) 于此置溪州。

  • 赤中县

    1933年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所与巴中市同。其辖境为巴中县城郊。1935年3月废。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3年由四川省巴中县城郊析置,治巴中县城(今四川巴中市)。1935年春红军北上后撤销。

  • 西萨

    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北三十二里西萨。清《乾隆内府舆图》:普洱府宁洱县北有西萨。傣语“西萨”意为十三,该村原为普洱第十三个小土司驻地,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