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狼山

狼山

①即今内蒙古杭爱后旗西、乌拉特后旗西南之狼山。《魏书·蠕蠕传》: 建义初,孝庄诏曰: “蠕蠕主阿那瓌镇卫北藩,御侮朔表,遂使阴山息警,弱水无尘,刊迹狼山。” 即此。

②在今江苏南通市东南十八里长江边。《资治通鉴》: 五代梁贞明五年 (919),吴越钱传瓘帅战舰自东洲击吴,吴遣彭彦章拒之,“战于狼山”,即此。《寰宇记》 卷130通州静海县: 浪山与军山、塔山、马鞍山、刀刃山 “并在江海之际”。《舆地纪胜》 卷41通州: 狼山 “今在静海南,五山相连属。或云,山形如狼。又云,或有白狼居其上,故名。凡五山元在海中,今居平陆”。

③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33东阿县: ��山 “稍北有狼山, 一名黄崖山。 狼溪水发源于此”。杨守敬 《水经注疏》 按: “ (水经) 注称水出大槛山,则狼山即大槛之北阜也。”

④在今山东肥城市西南三十余里。《方舆纪要》卷31肥城县: “狼山在县 (老城) 西南五十里。其地亦名狼山屯。”

⑤即朗山。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二里。

⑥即打狼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北。《明一统志》卷37宁夏卫: 狼山 “在卫城东南二百九十里。其山多狼”。《清一统志·宁夏府一》: 狼山“在灵州东南韦州堡东五里”。


(1)山名。(1)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乌拉特后旗南部。处河套平原北部,为阴山山脉最西段。东北—西南走向,绵亘在黄河以北。平均海拔1500~2200米。主峰呼和巴什格,海拔2364米,亦为阴山最高峰。南侧陡峭,以断崖临后套平原;北坡平缓,逐渐过渡到内蒙古高原。植被稀疏,岩石裸露,西端没入沙漠。富铜、铅、锌等矿。有阴山岩画等古迹。唐调露元年(679年),裴行俭破突厥于黑山,擒其酋长奉职,余党走保于此。(2)在江苏省南通市南郊长江北岸。《舆地纪胜》:“有白狼居其上,故名。”由紫红色砂岩组成,曾称紫琅山。海拔105米。东有军山、剑山,西有马鞍山、黄泥山,合称狼五山或五山。军山最高(108米),与常熟福山隔岸对峙,扼长江入海门户。五代梁贞明五年(919年)吴越钱传瓘讨淮南,与吴舒州刺史彭彦章战于狼山江,即狼山附近长江。山上有广教寺、支云塔、骆宾王墓等古迹。马鞍山上建有亭阁,为品茶观江景最佳处。黄泥山西端有龙爪岩伸入江中,上建全国第一座风力发电航标站。(2)集镇名。在河北省怀来县城东部。狼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700。地处狼山脚下,故名。产玉米、高粱、谷子。有修配、磨玉、地毯厂。京包、大秦铁路和110国道经此。


猜你喜欢

  • 三合县

    1913年改三脚��州同置,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据《地学杂志》1914年第7、8期载《贵州移置增设各县呈表并批附清单》: “该县有天河、地河、马场河三

  • 雄边寨

    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小西坪山下。《方舆纪要》 卷72荣经县: 雄边寨 “在县西北。中有讲武堂,宋淳熙间创屯营于此”。

  • 大清湖

    即今安徽东至县北升金湖。《方舆纪要》卷27东流县:大清湖“在县东北四十里。广十余里,澄沏如鉴”。

  • 九水坪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方舆纪要》卷69夔州府大昌县:九水坪“在县东百二十里。《志》云:其下水流环汇,因名”。

  • 秧田冲

    即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秧田冲。清有外委把总驻守。

  • 天兴州

    1664年郑成功子郑经升天兴县置,属东宁省。治所在新港(今台湾省台南县南新化镇)。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废。清康熙三年(1664年)台湾郑经升天兴县为州。治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佳里镇。辖台湾北路地区

  • 拾万场

    亦名十万里场、百千街。在今四川大足县东南六十里拾万镇。清光绪十九年 (1893),余栋臣率反洋教义军在此与清军激战。

  • 扞山

    在今湖北恩施市东北。《方舆胜览》卷60施州:扞山“去州二十里永宁村,古吴蜀分境之处。阻深据高,便于扞敌。故名”。

  • 大信镇

    在今安徽芜湖市北东梁山南大信河口。明、清置巡司于此,亦称东梁山巡司。《方舆纪要》卷27当涂县:大信河“今有大信巡司,亦曰东梁山巡司,置于府西南大信河口之大信镇”。在山东省即墨市西南部。面积93.1平方

  • 四排墟

    亦作四牌墟。在今广西鹿寨县东南四排乡。旧属修仁县。清光绪《广西舆西全图》修仁县图:西有四排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