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禾郡
十六国后凉升番和县置,属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二十里水磨关南二里水寨城 (俗称白虎城)。《晋书·吕纂载记》: 吕弘 “改封番禾郡公”。即此。北魏改名番和郡。
十六国后凉置,治番禾县(今甘肃永昌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永昌县一带。北魏时改番和郡。
十六国后凉升番和县置,属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二十里水磨关南二里水寨城 (俗称白虎城)。《晋书·吕纂载记》: 吕弘 “改封番禾郡公”。即此。北魏改名番和郡。
十六国后凉置,治番禾县(今甘肃永昌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永昌县一带。北魏时改番和郡。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保山市西南怒江坝。辖境约当今云南保山市怒江以西及龙陵县。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府,后废。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保山市西
亦译客鲁连、怯鲁连、怯绿怜、翕陆连,又作胪朐河、驴驹河、陆局河、龙居河、龙驹河。即今克鲁伦河,源出蒙古国肯特山,东流入中国境,注于呼伦湖。《秋涧集》 录张德辉 《纪行》: “翕绿连河 (怯绿连河) 汉
在今海南省万宁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5万州:多陈驿在“州东五十里。《舆程记》:州城北有万全驿,又东北四十里,为多陈驿。又北四十五里,接会同县界之温泉驿”。
西藏古代族部名。亦作女国。《北史·女国传》:“女国,在葱岭南。其国世以女为王,姓苏毗,字末羯。……恒将盐向天竺兴贩,其利数倍,亦数与天竺、党项战争。……隋开皇六年遣使朝贡,后遂绝。”西女国为隋、唐以前
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四十里永陵镇西北启运山南麓,为清帝先世祖陵。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清顺治十六年(1659)改名永陵。见“清永陵”。
一名潏水。古关中八大川之一。源出陕西长安县南秦岭中,北流至西安市西北注入渭水。《汉书·司马相如传》: “酆、镐、潦、滳。” 唐颜师古注: “《地理志》 鄠县有潏水。北过上林苑入渭,而今之鄠县则无此水。
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北。《清一统志·绛州》;西硙口“在河津县北三十五里,入平阳府乡宁县路。有镇硙堡、永安堡”。
亦名涌泉山。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三十里。《元和志》 卷33梓州通泉县: 通泉山 “在县 (旧治在今洋溪镇) 南二里。山前有石虾蟆,高七八尺”。《寰宇记》 卷82通泉县: 通泉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东临涪
西藏古代族部名。为东女国、西女国之简称。(1)东女国之简称。《隋书·裴矩传》:“其三道诸国,亦各自有路,南北交通,其东:女国,南:婆罗门国等,并随其所往,诸处得达。”东女国地在今西藏昌都地区东北部及四
又名程溪水。即今广东德庆县东悦城河。《元和志》卷34康州:悦城县有“程溪水”。《旧唐书·地理志》 康州都城县:“有程溪,亦名零溪,温妪养龙之溪也。”《方舆纪要》卷101德庆州:灵陵水“在州东九十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