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帝城

白帝城

东汉初公孙述筑,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山上。《水经·江水注》:“公孙述名之为白帝,取其王邑”,故以为名。其后历为州、郡、县治所。北宋时移州、县于今奉节县,城遂废。城居高山,形势险要。三国时蜀汉以为防吴重镇。蜀汉章武二年(222),刘备为吴将陆逊所败,退居此城,后死于城西永安宫。临终前托孤诸葛亮。唐李白有《早发白帝城》、杜甫《白帝城》诗篇。古城城垣遗址尚依稀可见,山顶上有白帝庙。


在重庆市奉节县城东4千米处,扼瞿塘峡西口长江北岸。相传为公孙述所建。奉节古称鱼复,又名夔州。西汉末公孙述割据四川,依托“殿前井中有白龙出”的传说,于东汉建武元年(25年)自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城垣遗址今尚依稀可见。三国时期,蜀先主刘备举兵伐吴,兵败退守白帝城,临终时在此托孤于诸葛亮。城在临江的白帝山上,今存白帝庙。唐以前为公孙述祠,明称正义祠,清始改名白帝庙。今存寺庙系清康熙后重修。主要建筑有明良殿、武侯祠、观星楼等。明良殿塑刘备、诸葛亮等像。殿两侧为碑林,陈列隋以后石碑70余通,著名碑刻有隋开皇二十年(600年)《龙山公墓志》等。1984年在庙内雕塑刘备托孤群像。庙前平台可远眺江景,东为瞿塘峡,长江两岸赤甲、白盐二山高插云霄,雄奇无比。三峡水库蓄水后,白帝城遗址被淹没,白帝山由三面环水变为“水绕四门”,成为江上孤岛,风景更加秀丽。山上白帝庙依旧。

白 帝 庙


猜你喜欢

  • 王莽城

    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北。《方舆纪要》卷49辉县:王莽城“在县西北八十五里。三城如鼎足,相传王莽所筑”。

  • 孙溪渚

    在今江苏宿迁市东。《南齐书·李安民传》:南齐建元三年(481),魏人围角城,不克而退。“安民率(周)盘龙等趋兵至,合战于孙溪渚战父弯侧,虏军大败,赴清水死不可胜数”。在今江苏省淮安市旧清河之滨。《资治

  • 萍安支线

    又称安源支线。自江西萍乡至安源煤矿。长7.2公里。为株萍铁路 (后改浙赣路) 支线。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 动工修筑,二十九年(1903) 建成。

  • 马鬃岭

    ①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7九溪卫:马鬃岭在“卫北三十里。壁立万仞,险不可测,岭路窄小,如马鬃然”。②在今广西荔浦县东。《方舆纪要》卷107荔浦县:马鬃岭“在县东四十里。亦曰鸡冠岭。其相对

  • 张康镇

    北宋置,属安岳县。在今四川安岳县东八十里。

  • 玄水

    又名元水。即今河北卢龙县东北青龙河。《汉书·地理志》 辽西郡肥如县:“玄水东入濡水。”《水经·濡水注》:玄水“出肥如县东北玄溪,西南流径其县东,东屈南转,西回径肥如县故城南,俗谓之肥如水。西南流右会卢

  • 麻阳县

    唐武德三年 (620) 置,属辰州。治所在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东黄桑乡旧县。北宋熙宁中移治今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锦和镇,属沅州。元属沅州路。明属沅州。清属沅州府。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

  • 通济桥

    ①又名九龙桥。在今江苏南京通济门外秦淮河上。建于明初。《明一统志》 卷6南京: 通济桥“在上方桥东。以上三桥 (即上方桥、中和桥、通济桥) 俱跨濠水 (秦淮河)”。②在今浙江金华市城区南金华江上。原系

  • 回车城

    在今河北赞皇县南,南、北回车村。《魏书·地形志》赵郡房子县:有“回车城”。《方舆纪要》卷14赞皇县:回车城在“县南十里。……《寰宇记》云,回车城李左车所筑也。亦曰左车城,其旁有韩信将台”。

  • 临昆山

    在今广东潮阳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103潮州府潮阳县: 临昆山 “在县西三十五里。相传旧县置于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