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牛
即今河南邓州市东北二十八里白牛乡。《后汉书·安成孝侯赐传》:建武三十年(54),封刘赐子刘嵩“为白牛侯”。唐李贤注:“白牛,盖乡亭之号也。今在邓州东也。”
即今河南邓州市东北二十八里白牛乡。《后汉书·安成孝侯赐传》:建武三十年(54),封刘赐子刘嵩“为白牛侯”。唐李贤注:“白牛,盖乡亭之号也。今在邓州东也。”
在今山东邹平县南十三里。《方舆纪要》卷31邹平县 “大峪山” 条下: 碬砧山 “峰峦尖削,状如碬砧”。
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置,属巴安府。治所即今四川乡城县。1914年属川边特别区。1939年属西康省。1951年改为乡城县。古旧县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置,治今四川省乡城县。属巴安府。
南越赵佗都城。在今广东广州市内。《汉书·地理志》 南海郡番禺: “尉佗都”,即此。
即今陕西镇安县治。明天顺七年 (1463)镇安县由野猪坪迁治于此。集镇名。在湖北省谷城县西部、谢湾河西岸。属五山镇。人口1800。为县西部农副产品集散地。有果酒、造纸、砖瓦、农机、制茶等厂。襄渝铁路、
在今浙江宁海县西南六十余里。《资治通鉴》: 唐咸通元年 (860) 五月,“裘甫既失宁海,乃帅其徒屯南陈馆下”。即此。在今浙江省宁海县西南。唐咸通元年(860年)裘甫起义军为王式所败,退守于此。
南宋绍定中筑,在今四川苍溪县东三十里王渡镇大获山上。《宋史·余玠传》:“又移金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阆州于此。《元史·杨大渊传》:“岁戊午,宪宗兵至阆州之大获城。”即此。据《方舆纪要》卷68苍溪县载
即今新疆阿克陶县西南木吉乡。清宣统《新疆图志》卷4蒲犁:木吉(庄)在“城北四百里”。
又作汾旁。在今山西襄汾、曲沃二县汾水流域。《左传》:桓公三年(前709), 曲沃武公伐翼,“逐翼侯于汾隰”。又《后汉书·西羌传》:周宣王三十八年(前790),“晋人败北戎于汾隰”。古地区名。指今山西省
即江南河。隋大业六年 (610) 开凿。自京口 (今江苏镇江市) 至余杭 (今浙江杭州)。为今江南运河的前身。
在今贵州平坝县东。《清一统志 ·安顺府》: 穿空石 “在安平县 (今平坝县) 东三里。《通志》: 山若画屏,中有一孔,直穿山背,晶光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