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岩
即天门山。在今河南焦作市东。《元和志》卷16修武县:“天门山,今谓之百家岩,在县西北三十七里。以岩下可容百家,因名。”
在河南省修武县境内云台山天门山下。为“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隐居之处,七贤在此活动二十余年,留下不少传说。今仍有嵇康醉剑池、刘伶醒酒台、王烈泉、孙登长啸台等遗迹。并有白鹿山、覆釜山、天门、观音洞、天门瀑布、玉女泉、明月泉等众多景观以及百家岩寺、孝女塔、瑞云塔等古迹。
即天门山。在今河南焦作市东。《元和志》卷16修武县:“天门山,今谓之百家岩,在县西北三十七里。以岩下可容百家,因名。”
在河南省修武县境内云台山天门山下。为“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隐居之处,七贤在此活动二十余年,留下不少传说。今仍有嵇康醉剑池、刘伶醒酒台、王烈泉、孙登长啸台等遗迹。并有白鹿山、覆釜山、天门、观音洞、天门瀑布、玉女泉、明月泉等众多景观以及百家岩寺、孝女塔、瑞云塔等古迹。
193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长汀、新泉(连城县新泉地区) 二县合置,治濯田 (今福建长汀县南濯田镇)。1932年3月裁撤。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31年由长汀县及连城县新泉地区析置。治今福建省长汀
唐贞观元年 (627) 置,属郎州。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南。后废。十三年 (639) 复置,属播州。十四年 (640) 改名胡刀县。
即今安徽枞阳县东汤沟镇。明设巡司于此。《方舆纪要》 卷26桐城县 “孔城镇” 条下: “又有汤镇,《志》 云: 县东百八十里有源子港巡司,地名汤沟。”
在今湖北武穴市西北。《清一统志·黄州府》: 徐平章城 “在广济县西。《县志》: 元末,县人徐兴举贤良,官平章,筑城县西,督兵御红巾”。元末徐兴筑,在今湖北省武穴市西北。属广济县。
清雍正十一年 (1733) 升徐州置,属江苏省。治所在铜山县 (今江苏徐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新沂、宿迁以西,及安徽砀山、萧县地。1912年废。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徐州置,治铜山县(今江苏徐州
在今广东梅州市西南十余里梅江东岸梅塘。《明史·地理志》 程乡县: “西有太平乡巡检司,治梅塘堡,后迁县西北石镇村旁。”
又名货利习弥国、过利国。唐西域国名。都城在急多飓遮城(今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下游一带)。《新唐书·西域传》:火寻“居乌浒水之阳。……乃康居小王奥鞬城故地。其君治急多飓遮城。诸胡惟其国有车牛,商贾乘以行诸
①唐武德元年 (618) 避李渊讳改金渊县置,属简州。治所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同兴场。宋乾德五年 (967) 为怀安军治。元至元十三年 (1276)废。②唐贞观六年 (632) 置,属羁縻冉州。治所在今
又名清渠。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修筑,在今宁夏北部黄河西岸。清乾隆《宁夏府志》卷8:清渠“口在宁朔县大坝堡马关嵯,至宋澄堡归入唐渠。渠介汉、唐二渠间,以济二渠高田不能均溉者,长七十二里”。清康熙四
即今青海共和县东北倒淌河。《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辉特部南一旗: “巴彦诺尔在青海东南,周四十余里。水西北流出,屈曲三百数十里,入和尔必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