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
指今安徽省北部。旧以皖山 (皖公山) 分山南为皖南,山北为皖北。安徽简称皖。今通称安徽长江以北地区为皖北,长江以南地区为皖南。
地区名。指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地区。1949年曾置皖北行署区。包括今合肥、巢湖、六安、蚌埠、滁州、安庆、淮南、淮北、阜阳和宿州等市地。
指今安徽省北部。旧以皖山 (皖公山) 分山南为皖南,山北为皖北。安徽简称皖。今通称安徽长江以北地区为皖北,长江以南地区为皖南。
地区名。指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地区。1949年曾置皖北行署区。包括今合肥、巢湖、六安、蚌埠、滁州、安庆、淮南、淮北、阜阳和宿州等市地。
1914年改永宁县置,属广西桂林道。治所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北百寿镇。1933年改为百寿县。旧县名。原名永宁县,因与山西、江西、河南、贵州四省永宁县重复,1914年改名。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西北寿城镇
明置,属甘州前卫。在今甘肃临泽县北。《皇明职方地图》 甘肃边镇图有柳树堡。
一名固城集。即今河南淮滨县北二十八里固城乡。旧属息县。明置巡司于此。清置汛,有兵戍守。
即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扎格斯台淖尔。清时察哈尔左翼正蓝旗驻地在其附近。
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北六十里杀虎口村。《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杀虎堡“嘉靖二十三年置,万历三年增修,周二里。分边二十里零。堡逼近寇巢。兔毛河直通塞外,川原平衍,便于长驱,往往由此入犯。隆庆五年设市场于此
又译额而古涅、也儿古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河。《明实录》:永乐五年(1407),“阿鲁兀纳么连鞑靼头目脱完石花等来朝”。阿鲁兀纳即额尔古纳,“么连”意为河。
在今四川万源市南。民国《万源县志》卷2:大水荡桥“在治南二百二十里。交九区界。桥左为宣汉县界,右连达县界,俗呼一脚踏三县”。
明永乐三年(1405)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林口县西北五道河子附近。后废。明永乐三年(1405年)置,治所未详。辖有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五道河子河流域。后废。
即今安徽颍上县西南五十里南照镇。清乾隆 《颍州府志》 卷2: 颍上县西淮润乡有南照集。见“南照镇”。
即泠君山。在今广东乐昌市东北。《舆地纪胜》卷90韶州:灵君山“在乐昌县东北四十五里。山下有灵君之神,因名。《旧经》云:山顶有池,周围四十步,深五尺, 内有银名九牛根,与半夏同”。《清一统志·韶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