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川城
本盐溪县。在今四川理县北下孟乡境。《资治通鉴》: 唐广德二年 (764),“严武拔吐蕃盐川城”。胡三省注: “盐川城在当狗城西北。维州旧有盐溪县,永徽初,省入保州定廉县。”
在今四川省理县西北。唐广德二年(764年),剑南节度使严武拔吐蕃盐川城,即此。
本盐溪县。在今四川理县北下孟乡境。《资治通鉴》: 唐广德二年 (764),“严武拔吐蕃盐川城”。胡三省注: “盐川城在当狗城西北。维州旧有盐溪县,永徽初,省入保州定廉县。”
在今四川省理县西北。唐广德二年(764年),剑南节度使严武拔吐蕃盐川城,即此。
即太行山。在今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寰宇记》 卷52孟州济源县: “太行山,相传皇母山也,或名女娲山。其上有祠,民祈福而岁祷焉。其山起于邑界。”
春秋楚邑。即今河南新野县。《左传》: 宣公四年 (前605) 子越 “乃以若敖氏之族,圄伯嬴于轑阳而杀之。遂处烝野,将攻王”。古邑名。春秋楚邑。即今河南省新野县。《左传》宣公四年(前605年):子越“
①即今江苏仪征市。为扬子县(治今江苏邗江县南扬子桥附近)滨江沙洲。南齐建武初于此置军戍守。唐至德二载(757)永王璘起兵,其将冯季康奔白沙,降淮南采访使李成式;上元元年(760)刘展据广陵,军于白沙,
又称阳河。即今河南淇县南折胫河。源出今河南淇县西北二里太和泉,东南流入淇水。《尚书·泰誓下》: 商王受 (纣) “斫朝涉之胫”。《传》: “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斩而视之。”《水经·淇水注》:
即今山东青州市南之南阳河。源出今山东青州市西南,东北流至城西,又东流入巨洋水。《水经·淄水注》:长沙水“出逢山北阜,世谓之阳水也。东北流径广县故城西, ……又东径东阳城东南,……又北屈径汉城阳景王刘章
在今浙江浦江县东。《方舆纪要》卷93浦江县:龙峰山在“县治东。三峰相属,环顾县左,有浮图在其巅”。
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西华县南。西晋初废。永康元年(300)复置,属颍川郡。东晋改属陈郡。北齐废。隋大业三年(607)改鸿沟县复置,属淮阳郡。治所即今西华县。唐初废。景云元年(710)改箕城县
或作藏如拉。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古地区名。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后,将全境划分为乌如、要如、叶如、如拉等四个军政区域,即乌思藏四如。如拉是藏文音译,意为“分支翼(部)”,其区域东至姜尼扎
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南五十余里三河乡。《方舆纪要》卷90严州府:三河潭“在府(治今梅城镇)东南四十里,潭水逆流而入于东阳江,江水从两傍顺流回合焉,故曰三河”。
即今陕西洋县北铁冶河。《水经· 沔水注》: “汉水又东至城南, 与洛谷水合。 水北出洛谷,谷北通长安。其水南流,……南注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