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睦州

睦州

①隋开皇八年 (588) 置,治所在长杨县 (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三十六里州衙坪)。九年 (589) 与长杨县徙治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十七年 (597) 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治所在长阳县 (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八年 (625)废。

②隋仁寿三年 (603) 置,治所在新安县 (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威坪岛附近)。《元和志》 卷25睦州: “取 ‘俗阜人和,内外辑睦’ 为义。” 辖境相当今浙江淳安、桐庐二县地。大业三年 (607)改遂安郡,徙治雉山县 (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唐武德四年 (621) 复为睦州。七年(624) 改为东睦州,八年 (625) 复改睦州。万岁通天二年 (697) 移治建德县 (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辖境相当今浙江建德、淳安、桐庐等市县地。天宝元年 (742) 改为新定郡,乾元元年(758) 又复为睦州。北宋宣和三年 (1121) 改为严州。


(1)隋开皇八年(588年)置,治长杨县(唐改名长阳,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及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东部。十七年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八年废。(2)隋仁寿三年(603年)置,治新安县(大业初改雉山县,今浙江淳安县西南)。大业初改为遂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睦州。七年改为东睦州,八年复旧。万岁通天二年(697年)移治建德县(今浙江建德市东北)。辖境约当今浙江省桐庐、建德、淳安等县市地。天宝、至德时曾改为新定郡。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名严州。北宋末方腊在此起义。


猜你喜欢

  • 崇化县

    南朝宋置,属宋熙郡。治所在今广东高明市或鹤山市境。隋平陈,废入平兴县。古县名。南朝宋元嘉中置,治今广东省高要市东南境,属宋熙郡。隋开皇废。

  • 西疆郡

    北周置,属叠州。治所在合川县(今甘肃迭部县西北白龙江北岸)。以西疆山为名。隋开皇三年(583)废。北周置,治合川县(今甘肃迭部县西)。辖境不详。隋开皇初废。

  • 龙床岩

    在今广西隆安县东南二十五里床河注入右江处。《方舆纪要》卷110隆安县:龙床岩“内有石如床,下有龙床潭,深不可测”。

  • 密陈卫

    明永乐四年 (1406) 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省讷河市西南讷谟尔河下游一带 (一说在今吉林省桦甸县境内)。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今黑龙江省讷河东讷谟尔河下游。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 盘龙水驿

    明置,在今四川南部县东南盘龙镇。《方舆纪要》 卷68南部县: 盘龙水驿 “在县东二十五里。今属广安州”。

  • 旌旗山

    即今山东莱阳市北旌旗山。《方舆纪要》卷36莱阳县 “七子山” 条下: “旌旗山在县北三十里。形势罗列,状若旌旗。”

  • 宋门镇

    即今河北景县西北三十里宋门乡。明置巡司于此。古镇名。即今河北省景县西北宋门。明正德六年(1511年),义军领袖赵燧等为明军击败于此。

  • 水乐亭

    在今浙江东阳市西南八里。岘山二峰对峙,西岘飞瀑数丈,下注于涧,淙淙如漱玉。北宋熙宁中,王概作亭涧上,名水乐亭。苏轼有《东阳水乐亭》诗(为东阳令王都官概作),苏辙有《和子瞻东阳水乐亭歌》。在今浙江省东阳

  • 乾壕

    在今河南陕县东南。《资治通鉴》: 五代唐清泰元年 (934) 潞王反,闵帝遣康义诚御之,“义诚至乾壕”,请降于潞王,即此。在今河南省陕县东。《资治通鉴》:五代唐清泰元年(934年)潞王反,闵帝遣兵御之

  • 石墩镇

    在今浙江省海宁市东南三十八里石墩村。《清一统志·杭州府二》:石墩镇“在海宁州(治今盐官镇)东南六十里。明洪武中自硖石镇徙巡司治此。嘉靖中筑土城,为戍守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