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坡
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平头著可司“森崖山”条下:石榴坡“在司西南。道出乌罗司,最险仄。有毒雾,行者畏之”。
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平头著可司“森崖山”条下:石榴坡“在司西南。道出乌罗司,最险仄。有毒雾,行者畏之”。
①西晋永嘉五年 (311) 前凉张轨置,治所在晋兴县 (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湟水南岸)。辖境相当今青海乐都县以东、甘肃兰州市以西黄河湟水两岸地区。北魏废。②东晋大兴元年 (318) 分郁林郡置
即东苑。为金代皇家御园。在金中都(今北京市)皇城内东垣内侧迤南,西邻宫城东垣,北至东华门处。
明代西藏寺名。藏传佛教噶举教派蔡巴支派的主寺,摄寺 (即蔡巴寺) 建于1175年,公堂寺建于1187年。二寺在今西藏拉萨市东郊。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北。《方舆纪要》 卷17延庆州 “蟒山寨” 条下: “又有招帖砦,在州北二十里将军山上,皆昔人据险避兵处。《志》 云,州有屯粮堡二,一在城西半里,一在城东二十里,皆元时馈饷储粮之所。”
①即缙云山。在今浙江缙云县东二十三里仙都乡。《元和志》卷26: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炼丹于此”。《方舆纪要》卷94缙云县:仙都山“本名缙云山,唐神龙初以此名县。又名丹峰山,天宝七载改今名,道
唐末钱镠以越州为东府,系吴越国陪都,即今浙江绍兴市。《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镠》:“镠如越州受命,还治钱塘,号越州为‘东府’。”即此。北宋初吴越纳土后废。又称东都。五代吴越建都杭州,称越州(治今浙江绍
即今福建泰宁县西北峨眉峰。《方舆纪要》卷98邵武府泰宁县: 峨眉峰 “在县北五十里。周围数十里,高数千丈。类蜀之峨眉”,故名。在福建省泰宁县西北部。属杉岭。由凝灰岩、安山岩构成。西北—东南走向。主峰海
北宋熙宁六年(1073)改崖州置,治所即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政和七年(1117)改为吉阳军。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以崖州改置,治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政和七年(1117年)改为吉阳军。
在今甘肃平凉市北。《清史稿·图海传》:康熙十五年 (1676),陕西提督王辅臣以平凉叛应吴三桂,抚远大将军图海讨之,“五月,夺虎山墩。虎山墩者,在平凉城北,高数十仞,贼守以精兵,通饷道。图海曰: 此平
①西汉置,属辽西郡。治所在今辽宁义县西。三国魏移治今河北卢龙县东南。北齐废。②三国吴析建成县地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万载县东北四十里罗城乡。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名康乐县。③唐武德五年(622)